您好!今天是 2024-03-28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史编研 > 党史正本
四百烈士垂青史 英雄壮志留人间——纪念安峰山事件70周年
作者:樊振   发布时间:2017-05-11 20:22:39

编者按

今年220日是安峰山事件发生70周年纪念日,这是一个让东海人民和淮海人民不能忘却的日子。这次事件震惊苏北,给淮海地区斗争史留下了值得反思的一页。

 

70年前的今天,我军民面对强敌,浴血奋战,400余名中华优秀儿女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雄壮举永载史册,他们的英名是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谨以此文缅怀和纪念在此次事件中牺牲的烈士及参与战斗和营救的我党军民。

 清明节,市民祭扫安峰山烈士陵园.jpg

背景

1946626日,国民党统治集团背信弃义,悍然撕毁停战协定,疯狂发动内战,大肆进攻解放区。10月间,国民党军队整编74师和28师侵占涟水,接着又侵占沭阳。沭阳失守后,淮海区大批干部及部分家属三千余人,不得不陆续暂时北撤山东。在北撤人员中,有一部分干部应该留原地坚持斗争,不该撤离的也北撤了。淮海区地委副书记、专员吴觉随陈毅过陇海铁路到山东移交新四军后勤工作时,发现北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地委研究后,决定在苏鲁边境再成立一个“淮海区驻鲁前方办事处”(简称“前办”,由邵幼和任主任的“办事处”相应称为“后办”),地委派淮海区民兵副司令罗淸渠为“前办”主任。地委明确“前办”的任务是:收容北撤人员,解决其生活。对其中老弱妇孺送山东后方(“后办”)安插,对能坚持原地斗争的干部加以整顿后,设法护送南下,回淮海区原地坚持斗争。

 

19471月底,吴觉在山东移交工作结束,返回淮海区之前,又给罗清渠写封信,专门派地区银行行长卢钝根送去。信中限定“前办”在20天内完成地委交办的任务。但罗淸渠当时既未将地委意见提交“前办”党总支讨论,也未作深入研究,反而请假前往医院探望妻女,将地委交办的任务置之脑后,以致错过护送干部过铁路的极好时机——郝鹏举部被歼之时。

张爱萍题写安峰山事件烈士陵园.jpg 

 

事件经过

罗淸渠于19472月回到办事处后,感到护送干部过铁路的任务耽误已久,又毫无作过路准备,非常着急。213日晚上,突然接到滨海军分区一封信,信上吿知:“路南敌人据点情况无变化。”同时,淮海区民兵司令部作战科长、“前办”工作人员戴英俊带来不可靠的消息,声称已有华东野战军侦察大队过铁路前往华中地区执行任务,他们力量很强,机枪就有20挺。罗淸渠对这两条消息不加核实,信以为真,错误地判断当时是过铁路的良好时机。当即直接写信给潼阳干部队,令其悉数过路,又召集“前办”总支委会议研究决定各县干部趁此机会全部南下。会后就通知各县精简队伍,准备南下。另外又派戴英俊、陈必选、陈春等组织联络站,以便了解情况,与各县联络。

 

当夜,各县接到南下的通知,都感到突然,很多事情来不及处理,纷纷向“前办”领导提出要求统一领导的意见,“前办”未予接受。各县只得连夜南下。14日到达大齐庄(:今青湖镇齐庄村)集合时,才发觉掩护过路的武装并非华野侦察队,而是准备南下的淮南干部队约百人,其负责人不愿负责掩护淮海干部过路。这时,东海、潼阳、沭阳等十个干部大队,迫于形势,只好跟随前进。由于天黑,掉队甚多,未能过铁路,只得折回苘庄湖一带集合。

 

214日,“前办”又接到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指示信,信中规定须在短期内分批南下。罗清渠仍机械执行指示,在得悉第一批南下未成后随即派孙平坦再度通知各县在欢墩埠(:今赣榆区欢墩镇)集合,准备第二批南下。15日,在朱家庄又召集各县负责人开会,规定除老弱病号外,悉数南下,并提出各县自己负责交涉武装护送,号召“分散即是为了加强”。这时,又接到前方联络站情报称过路很容易,只怕人少,不怕人多,使大家甚为兴奋,以致麻痹轻敌。

 

218日,宿北干部队、宣慰大队(淮海区文工团)及潼阳县一部分干部,秘密地由路北武交队护送过铁路,当晚到达安峰山地区停下来休息。19日下午潼阳县委副书记李铁民通知大家,安峰山地区情况严重,敌人有合击“扫荡”预谋,并指定他们向颜集方向跳动。但宿北干部队、宣慰大队犹豫不决,考虑人员疲劳、饥饿等情况,当晚未走,以致拖延了可以逃出敌合击圈的良机。另一批在路北的干部,于19日晚又向安峰山地区南下,其中包括沭阳、灌云、东海、潼阳总联会等干部队,过路时既没有统一领导,又没有护送部队,只有路北东海大队的一个排护送,沿途七零八落,非常混乱。

 

220日(农历正月三十)黎明,在安峰山周围均发现敌情,敌28师一部已向安峰山地区包围。各县干部当时混乱不堪,无统一指挥,只得分头突围。

 

宿北干部队除王树林等带一个连在后掩护外,其余均向北分散突围。由于不明敌情,被敌人包围,他们坚决抵抗,大部分壮烈牺牲,但起到了掩护干部突围的作用。

 

第三批奉命自鲁南启程南下的沭阳干部队,经过两天昼宿夜行,越过陇海铁路,20日凌晨到达安峰山东南角的小许庄,由于天色渐明难以通过敌封锁线,决定在这里住下,准备晚上继续前进。当时正在开饭,突然传来一阵猛烈的机枪声,县长兼大队长江剑农与几位同志针对队伍处境商量决定:抢占安峰山制高点,然后再寻机突围。队伍刚到山顶,敌人就向山顶炮击,并从四面包围上来,唯有西北角通向山东的一线兵力较弱,干部队领导决定向西北方向突围,仍撤往山东。因路径不熟,地形生疏,请潼阳县文教科长荣根焕作向导,警卫排在前面开路。江剑农县长提出拼死突围,不打不得出去的口号,并亲率一个班在后面掩护。大家情绪高涨,边打边走,终于冲下安峰山,冲出山下敌人的包围圈,进入平原地带。为尽快脱离敌占区,沭阳干部队沿途又驱走牛山火车站的还乡团和青伊湖、滥洪一带的土顽,苦战一天,终于突破重围,进入游击区,到达安全地带。沭阳干部共200多人,突围后仅剩60多人。东海干部队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赵立仁率领,与敌人绕圈子,抓住有利时机狠狠打击敌人安全突围出去,损失较小。

 

潼阳干部队在险情发生后混乱不堪,各自逃命。副县长朱友群根本不照顾干部,单骑逃去,物资文件大部丢失,损失最重。宣慰大队由于领导人软弱无能,不能很好地组织人员投入战斗,反要大家分散突围,有亲靠亲,有友投友,伤亡惨重。

 

安峰山事件发生后,办事处立即派人在铁路北的大齐庄,将突围出来的干部群众收容安排,淮海银行拨发衣服和日用品给突围人员。但罗清渠耽误多天,未能及时发给他们,使突围归来的干部群众受冻挨饿,甚为不满。

 

安峰山事件总结(1947年).jpg 

经验教训

这次事件损失惨重,政治影响恶劣。在突围中牺牲二百多人,另有二百余人被俘后就义于徐州和沭城。同时损失了大批枪支和物资,还丢失了许多文件,其中包括不少重要文件,暴露了党的机密,尤其是潼阳县公安局的文件,失密情况最严重。在这次事件后,很多人产生惧怕合击心理,有些干部坚持原地斗争信心不足,使这一地区陷入敌手,难以恢复局面。19476月,中共华中第六地委总结经验和教训,仅摘录《安峰山事件总结》,原文如下:

 

1.党委内部应有原则的团结,一切自由主义,感情拉拢,拉拉扯扯,玩小点子,当面不说,和平共居,都是假团结,对党是有害的,对工作是不利的,所以党内开展思想斗争,坚持原则,在组织生活及党员修养上都是很重要的。

 

2.在敌后的战争状态中,应反对麻痹,要时时刻刻研究敌情及政情变化,要有强烈的战争观念,严密组织,使之适合战斗要求,才能渡过难关。

 

3.一切革命同志在战场上应沉着果断,党员在大难临头时应果断顽强,坚决斗争。一切优柔寡断,畏惧退缩,惊慌失措,丢枪逃跑都是自寻死路,都是可耻行为,结果必然遭受失败。

 

4.在战争环境下,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时时刻刻为党的利益、群众的利益着想,提高工作责任心,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党工作才可以渡过战争难关,取得战争的胜利。贪图个人享乐,对工作不负责,在今天战争环境中是一种极端危险的行为。

 

为了教育广大党员,地委对在事件中犯错误的同志,执行了党的纪律。对事件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淮海区民兵副司令罗清渠,决定撤销其职务,并当众给予警告处分。还有其他九位犯错误的同志,分别给予撤销职务、警告或记大过处分。

 

安峰山事件,以400余名烈士的鲜血作为代价,换取了永远值得后人记取的教训。它像是一根无形的鞭子,鞭策着人们奋进,又像是一帖淸醒剂,使前进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途上的人们永保淸醒头脑。

 

安息吧!安峰山事件中为革命捐躯的先烈。

 

 李一氓题字.jpg

冒死营救

安峰山事件发生时,当地群众想方设法营救被打散的同志,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现仅摘录两则,以飨读者。

 

郄绍棠掩护四名战士

郄绍裳,1916年生,安峰镇郄庄村人,贫苦农民。

 

1947220日晚,从郄庄西南方向跑来四名战士,是从安峰山战斗中突围出来的。他们进村后,来到郄绍棠家。其中两人从口袋中摸出几张票据给郄绍棠,对他说:“我们是人民战士,这是粮票,请你帮我们弄点干粮。”郄绍棠摆了摆手,没有收粮票。这时,山周围还不时有零星枪声传来,为了安全,郄绍棠把四位战士带到离他家不远的一片玉米秸围里藏起来,对他们说:“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出来。”随后,他便回到家里煮山芋。没多时,几个敌人便到他家来搜査,一个国民党军官见没有什么异常情况,便从锅里捞了几个山芋走了。

 

夜深人静,郄绍棠和邻居郄绍副把这四名战士从小路送出了安峰地区。

 

 

徐胡氏舍命救伤员

徐胡氏,1917年生,安峰镇石埠村人,贫苦农民。

 

1947220日下午约两点钟,年仅19岁的解放军某部伤员汪道生在石埠村落入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手中,被吊在村民徐高斗家门前的一棵杨槐树上。敌人用木棍专打他那条被子弹打断了的右腿,鲜血流到地上。当时在家看门的徐高斗妻子徐胡氏见状,即找国民党军的连长商量,愿以家里三石玉米换下汪道生。徐胡氏将粮食交给国民党军的连长,汪道生被放了下来。

 

刚把汪道生抬进屋里安顿好,国民党军又来人把徐胡氏叫去逼问:“你们这村子里还有哪些人是共产党员?”徐胡氏说:“没有!”“吊起来!”不容分说便将徐胡氏吊在杨槐树上,挥棍便打。徐胡氏大骂:“你们这样对待老百姓,叫你们不得好死!”敌人一直打到徐胡氏昏死过去才罢手。

 

解放军伤员汪道生得救了,但五天以后,徐胡氏因遭毒打伤势太重,无药医治而离世。

 

亲历者回忆

 安峰山事件亲历者、原县委副书记舒永山会议安峰山事件.jpg

关于安峰山事件

李铁民

 

安峰山地区在一九四七年初,是淮阴地区最北的一块游击边区,是苏鲁交通大队要道。北撤山东省的干部家属回华中敌后,大部通过安峰山地区,回到华中各地区去。

 

 

一九四七年初,敌军主力七十四师进驻沂蒙山区,安峰山地区已变为敌后,我率领县大队一个连、一个警卫排和机关干部以及五个区干部队伍,在安峰山地区坚持敌后武装斗争。四七年二月二十日拂晓,发现敌军绥靖部队廿八师一团兵力,配合沭阳伪军流亡队上千人,合击安峰山地区。我们的情况是:十九日下午二时,发现万匹镇(位于沭阳北廿五里,位于安峰山东南廿五里)敌军主力,并有骑兵。扬言北去房山是过路的。其次,在安峰山东北廿里的房山驻敌军主力一个连,在安峰山西南阴平镇驻敌军主力一个连,在安峰山西北阿湖镇驻敌军招降的郝鹏举部队一千多人。十九日夜半,忽然由许伯谦、汤增桐、陈方伯三人代表北撤南下的干部队伍,要我给予他们指示。我处于自卫原则,要他们立即向沭新公路以南地区跳动,避免发现目标被敌人合击,在安峰山地区工委武装兵力很少,保护不了。我即带队连夜向安峰山东许洪村移动,至许洪发现敌军廿八师在许洪村东桥口埋伏兵力,并用机枪打死我县委会计陈卫昆,又发现许洪村西北大巴湖村我房山区队与进攻我们的敌军主力连一个,开始搏斗,我们县直立即向房山伪化区外线突围。另方面,许伯谦带的千余南下干部队并未连续南下去公路南潼南地区,在敌军突袭情况下,队伍混乱,大队北撤铁路北到山东省去,如江剑农(原系潼阳副县长)即是当时被围北撤的一员,少部被敌人打散和被俘。牺牲的有淮阴区总工会副会长王元兴,当地干部鲍洪模等人。

 

当时在山南头石灰埠村,半夜,许伯谦和潼南地区跳过来淮阴专区特务营林副营长率一个连队来安峰山侦察情况。当时,林副营长说潼南无敌情,他们说军分区要他们来安峰山侦察陇海路上敌情情况,半夜随我去许洪,第二天拂晓,也遭到敌人合击,他们未随我们一块突击,折回向安峰山上去,被敌人合击到,一个连只剩一个班,夜间回潼南去。

 

19701121

 

(李铁民,1916年生,连云港市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潼阳县委书记、潼北工委书记、东海县委副书记、吉林省邮电局副局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