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2024-03-28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史编研 > 专题材料
父亲的地雷战:让日寇“动一动就吃铁西瓜”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5-04 23:16:16

 

  
      “写给滨海民兵创刊向高广珍学习,向一切先进地区的爆炸大王英雄模范学习。更熟练、更提高咱们的爆炸技术。一切优秀的民兵同志们要做到人人会爆炸,家家会设雷,村村能打响……”这是194610月,时任中共华东局直属的滨海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谷牧,为《滨海民兵》创刊号的题词。
    高广珍是何许人?值得谷牧在题词中首先就号召向他学习?“高广珍就是我的父亲,他在抗战中因擅长地雷战,让日寇‘动一动就吃铁西瓜’,被评为一等民兵英雄。”今年72岁的高佃生说。
    毛泽东对地雷战非常重视,1944年底,他指出:“民兵的重要战斗方法是地雷爆炸,地雷战应使之普及于一切乡村中。”
 
●“谁要坏良心,出门就碰上高广珍”
 
    1942年,‘鲁庄有个高广珍’这句话便传遍了我们县的根据地与敌占区。”高佃生是高广珍的长子,他所说的鲁庄,便是他的老家东海县石榴镇鲁庄,在抗战时期,那里叫海陵县白河区鲁庄。
    在高佃生儿时的记忆里,父亲身材高大,擅使双枪(驳壳枪),骑一辆大自行车,当然,他最擅长的还是使敌人闻风丧胆的地雷战。伪军、汉奸之间相互赌咒说:“谁要坏良心,出门就碰上高广珍。”高广珍生于1913年,从小读过几年私塾。他当过“小炉匠”,会造土枪,会修自行车。
    1941年春天,他的家乡来了打日寇的八路军,他毅然参加了本村的游击小组,当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抗日村长,充分发挥特长,打造刺刀、大刀等武器,钻研制造地雷技术。
    1942年秋天,鲁庄附近的村庄全部被日军安上了据点,高广珍带领全庄的民兵,和敌人周旋。随着11月海陵反“蚕食”的大胜利,“鲁庄有个高广珍”传遍了根据地与敌占区。
    “那时‘地雷’两个字,对于群众来说还是很生疏的。父亲带领民兵进行地雷战,让大家逐渐知道了这个爆炸威力大的家伙。”高佃生说。
    19436月的一天凌晨,父亲带着一篮杏子、两颗地雷,来到离前店(牛山北十里的日军据点)约几十米的地方。他选好一个醒目的地方,把两颗地雷埋好,上面放上篮子,地雷和篮底之间系上线。天亮后,敌人远远看到篮子,不知是怎么回事,有一个便上前查看,一看是一篮杏子。后面的十几个家伙一听,一窝蜂就向那篮子冲去,前面的抓了杏子向嘴里填,往口袋里装,后面的急了,拎起篮子就走。于是随着‘轰隆’的巨响,卷起了一股黑烟,两个敌人被炸得断了气,还有两个负了重伤。”
 
●研制多种新雷高广珍和他的“高广珍奖金”
 
    在市革命纪念馆里,有两颗“石雷”,就是从东海征集来的。这种地雷是在一块石头上凿一个洞,里面再填上炸药。
    抗战时期地雷战的兴起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由于当时民兵武器装备极差,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枪支,容易制造的地雷自然就成了民兵打击日军的主要武器。
    而且,地雷本身也具有较强的杀伤力。
    从最初的“石雷”开始,高广珍一步一步发明改造他的地雷。在《滨海民兵》创刊号中,有一篇由高广珍口述、他人代笔的《几种地雷的制造与使用》,详细介绍了几种地雷的制造法、图样说明、各零件之间的关系、埋设法、起雷法等等。
    “他一共发明制造了十几种杀伤力强的地雷,包括钢雷、钉子雷、连环雷、卡子雷、五梅穿心雷、竹筲雷、板子雷、坠子雷、水雷……这些地雷适用于不同场合。”高佃生说,“父亲为了制造出灵敏度高、杀伤力强的地雷,在一次试验中炸坏了左眼。”在1946年由山东解放军滨海军分区政治部编的《滨海八年》中,记载了一件一年前的事情:“194576日的山东军区《民兵报》上,在显著位置刊登了一则《高广珍创造新雷荣获二千元奖金》的新闻……山东军区滨海区武委会对研究制造出几种新地雷的高广珍奖励特等奖金二千元,除四百元作为爆炸研究费外,高广珍自愿将其余奖金作为奖励其他对爆炸有贡献的创造者之用,为发扬这种创造精神,特定名为‘高广珍奖金’……”
     同样是在《滨海八年》中,还有“高广珍发明了多种新雷后,他一天到九个村庄去教别人。他还培养了夜间摸营模范尹东之、爆炸模范马步坦、刘兆凤、神枪手鲁景荣等18个英雄”的记载。
   
●“飞行爆炸”让敌人“动一动就吃铁西瓜”
 
     高佃生至今记得,在他五六岁时的一天晚上,“外面是月亮地,田野里高粱已红了,父亲带着另外三个人出门,计划去炸东海石湖火车站边上的一座桥,因为日军的军列准备从此经过去徐州。他们先出去侦察,回来后带上地雷,还抬上一个装着炸药的大缸。他们埋下几颗钢雷、连环雷、罐子雷和炸药后,就埋伏在附近。”第二天上午,敌人的军列刚刚驶上埋雷处的铁轨,便被炸得掀了下去。下午两个日军去查路,还有一颗地雷正等着他们,一团黑烟从地里冒出来,一个断了臂,一个丧了命。
    “飞行爆炸”,是当时的一个流行词。在《滨海民兵》里有这样的几段话,“敌人到哪里,爆炸到哪里,敌人的铁路、公路、运输线、战场、据点,是我们主要爆炸战场。”“爆炸战的基本原则是积极进攻,而不是消极等待,应抓紧一切战斗有利时机,实行飞行爆炸,给敌人精神上肉体上很大杀伤。同时地雷又是群众性的普遍武器,使敌人‘步步碰雷’、‘动一动就吃铁西瓜’。”“高广珍到东海前店敌据点,实行飞行爆炸,以积极进攻精神去封锁,去围困,去伏击,逼得敌人进出不得,成为一个断绝联系的死据点,直至最后狼狈逃窜。”令高广珍自豪的一次“飞行爆炸”,是1945年的保卫麦收,五月初三那天天没亮,他便带着刘兆凤、马步坦、郭纪伦等11个民兵,在朦胧的月色下,到达了前店通牛山的大路上,高广珍估计敌人今天一定来赶集,于是埋上四颗地雷,上面的弦布成交叉网形,另留下一组地雷,准备随时根据敌人的动向再埋。那一次,敌人被炸得两死一伤。从此敌人不敢再轻易出据点。
    敌人不出来,高广珍也有办法,他带着民兵对敌人展开了冷枪战:有一次一个敌人在炮楼上,他一枪便打得敌人趴在那再也不动弹了。“奶奶的,蹲在家里欺负到头上!”几十个敌人气得向他们冲来,但地雷响了……在抗日战争中,敌人到哪里、地雷就炸到哪里的地雷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种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智慧的战斗方法经常吓得鬼子闻风丧胆。
    毛泽东对地雷战非常重视,1944年底,他指出:“民兵的重要战斗方法是地雷爆炸,地雷战应使之普及于一切乡村中。”
 
●爆炸队长山东军区曾为他记特等功
 
     在抗战时期的海陵县,高广珍的名字传遍了全县,人们称他为地雷专家,他成了当地人民的一面旗帜。正因如此,他也成为敌人的眼中钉。
    “那时敌人到处贴告示,称只要抓到高广珍,一颗人头能换多少多少钢洋(银元)。
    敌人多次到家里抓他,有一次,他把我和弟弟藏在床底下,自己翻墙头跑了。还有一次是冬天,母亲抱着弟弟,带着我‘跑反’,在雪地里鞋都湿了,走到大兴镇歇脚时(现山东临沭大兴镇),我把鞋子脱了放一边晾着,后来忘穿了,再去找,哪找得到?”高佃生忆及多年前的艰难场景,仍禁不住声音哽咽,流下眼泪。
    但是无论如何,父亲在高佃生的心中,始终是位令他引以为豪的英雄。
    1944512日,当时的海陵县召开全县人民武装代表大会,奖励、表扬了一批战斗英雄和民兵模范。918日,海陵县武委会又举行民兵大检阅,全县有280多名优秀民兵参加。高广珍先后被评为“劳武结合模范”和“民兵战斗模范”。在同年8月的山东省“八一群英大会”上,他还被评为一等民兵英雄。
    抗战胜利后,高广珍于1946年任东海县人武部副部长,9月,滨海区成立“高广珍爆炸大队”,他任大队长,各县设“高广珍爆炸分队”。爆炸大队配合我军主力部队,采取“敌来迎头炸,敌住围团炸,敌不进飞行炸”等战术取得了辉煌战果。
    谷牧在他的回忆录中,忆及1947春天,“我方主动出击……分头深入敌后进行破袭战……军分区二团和东海县大队,活动在陇海路东线两侧。东海县民兵高广珍爆炸大队,在一次偷袭敌营中,炸死18人(包括一名营长)。”由于高广珍爆炸队(包括大队和各分队)战果卓著,多次受到上级表彰。1947215日,山东军区颁发2号嘉奖令,为高广珍爆炸队和高广珍个人各记特等功一次。6月,山东军区人武部专门颁发11号嘉奖令,嘉奖高广珍爆炸队。山东《大众日报》也多次报道高广珍爆炸队的战斗事迹。
    解放初期,高广珍曾到南京炮兵学校为学员讲有关爆炸的课程,以后相继在本市几家工厂担任负责人,1978年去世。
    “父亲在战争年代的物品,留下来的只有几样。”高佃生说,在高广珍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几样物品中,包括一口大缸,“就是当年用来装炸药的大缸。”如今,这口缸连同其他几件物品,都被他捐献给了市革命纪念馆收藏。
 
 
[作者:史卫平、周永红、张渲茹, 来源:苍梧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