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2024-03-28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史编研 > 专题材料
“八路军115师与东海西朱范”历史研究征文:八路军一一五师挺进山东的战略意义
作者:东海史志网   发布时间:2023-04-21 08:56:14

 李锦华

 

内容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军队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军队”。论文“八路军一一五师挺进山东的战略意义”,以1938年八路一一五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按照八路军总部命令挺进山东,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启篇,以“一一五师的东进,壮大了人民抗日武装在鲁苏地区的军事力量”;“一一五师的东进,为建立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支援全国抗日战争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一五师主力的东进为山东八路军南下,开辟苏北解放区创造了有利条件”三个论点,详述了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山东开创山东、江苏抗日根据地而作出的不朽贡献。

 

 

1938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将进攻重点转向我敌后解放区,以及国民党顽固派在敌后设立了鲁苏、冀察两个战区司令部以压迫、限制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发展的情况,针对山东军事力量薄弱,八路军部队缺乏军事骨干,抗日根据地处于初创阶段,而且普遍没有建立抗日政权、并且已建政权很不稳固的特点,指示八路军总部,命令八路军一一五师迅速挺进山东。这一战略决策、对开创山东、苏北抗日根据地、发展人民武装、巩固人民政权,推动抗日战争的开展,为全面争取苏鲁地区的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打下了积极的稳固的军事基础。本文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山东的战略意义:

一、一一五师的东进,壮大了人民抗日武装在鲁苏地区的军事力量

1937年10月,日寇向山东进攻,中共山东省委在没有主力部队作战的情况下,广泛发动民众,举行抗日武装起义。1937年11月至1938年3月,山东各地先后有十几个地区爆发了民众抗日武装起义,并且建立了三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而且还建立起一支6万多人的抗日武装,开辟了鲁西北的30多个县的抗日根据地。但是,即使这样,面对训练有素、武器装备先进的日本侵略者,山东地区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还是相当薄弱的,特别是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我军取得辉煌战果后,日本侵略者加强了对山东地区的重点进攻,进而窥视苏北。1938年5月19日,日寇占领了徐州。面对如此情况,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于1938年11月25日,指示八路军总部,要八路军一一五师率三四三旅迅速进入山东、淮北、分布于新、老黄河之间,包括津浦铁路东西、胶济铁路南北的广大地区。12月2日,八路军总部正式命令第一一五师向山东进军,并且要求在晋东南地区活动的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团先行入鲁。

八路军一一五师的前身是红一方面军和红十五军团,于1937年8月25日合编组成,师长林彪(1938年3月林彪负伤离职后,由陈光代理师长)、副师长聂荣臻,政训处主任罗荣桓。曾经历经过和国民党军的五次反围剿斗争,过雪山草地等浴血战斗和艰苦考验的具有坚强战斗力的部队。1937年晋东北的平型关战役,一一五师歼灭日军侵略军1300多人,炸毁敌军用汽车100多辆,缴获大批武器装备,打得日本侵略军丧魂落魄。1938年9月14日,一一五师的三四三旅及其补充团在山东汾离公路、薛公岭、油房坪、王家池地区毙、伤日军旅团长以下1000余人,是一支能打善战的部队。

1938年12月10日,一一五师先遣部队第三四三旅六八五团1700多人,由山西长治地区出发,12月27日抵达山东的湖西地区(微山湖)的丰县、单县。

他们的到来,无疑壮大了山东人民抗日武装的力量,对山东抗日战场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这支部队首先歼灭了盘踞在崔庄的伪军800余人,接着又肃清了丰县、沛县(今属江苏省)等地的伪军和反动武装。1939年2月至5月,又迫使伪军籍兴科部2000多人起义,并将该部改编为苏鲁豫支队独立大队。以挺进支队主力和脱离国民党军的保安队为基础,组建了第4和第7大队,并将微山湖西各县地方抗日武装1000多人改编为第五大队,另外又新建地方武装(县大队、区小队等)5000多人。就在115师343旅685团进入微山湖湖西地区后。115师代师长陈光、政治委员罗荣桓又率领师部机关和686团2000多人于1938年12月20日,由山西灵石县出发,穿过日军的几道封锁线,行程1500公里,于1939年3月2日进入鲁西地区。在115师的全力支持帮助下,1938年底,八路军山东纵队顺利成立,张经武任总指挥,黎玉任政治委员。纵队下辖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和挺进支队八个支队,共约2.5万人。与此同时,中共山东分局还派省委军事处主任、老红军出身的钟辉,率领21人到鲁南的邳县,组建了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支队,该支队下辖两个营三百多人。到1938年12月,东进的八路军一一五师从当初的6个团建制发展到12个团3个支队,1个纵队的规模。到1940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发展到4万多人,地方武装2万多人,共计7万多人。而八路军山东纵队也发展到五个旅四个支队,4万9千多人。

由于一一五师的东进,既壮大了山东人民抗日武装力量,也在抗日的斗争中发展壮大了自己,从而将山东地区的抗日斗争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二、一一五师的东进,为建立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支援全国抗日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9年6月,先前进入山东湖西地区的一一五师六八五团和当地抗日武装合编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后,首先歼灭了崔庄的800多名伪军,接着又肃清了丰县、沛县等地的伪军和反动武装,促使有2000多人枪的伪军籍兴科部起义。6月上旬,在安徽灵壁以北地区粉碎了日伪军的七路围攻后,相继创建了以丰县、沛县(现属江苏省)为中心的湖西抗日根据地。至8月份,湖西抗日根据地扩大到山东、江苏、河南、安徽20多个县的区域。

1938年的6—7月间,一一五师的第五支队在一二九师津浦支队的协同下,在河北、山东边境的宁津、东陵地区配合地方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建立了宁津、东陵抗日根据地。1938年9月下旬,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萧华率领一一五师三四三旅的100多名干部到达东陵,将这个地区的各种武装力量合编成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共计1万多人。开辟了以宁津、东陵抗日根据地为中心的沧县、盐山、庆云、东光、南陵等县的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9年3月2日,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政治委员罗荣桓率领的六八六团抵达山东西部地区,他们在3月3日夜间首战山东郓城西北的樊坝,全歼伪军团长以下800多人,建立了鲁西北、运西、运东、泰西四个地区的抗日根据地。与此同时,中共山东分局也在各地开展了发动群众,组建政权,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活动。

1939年3月7日,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又率部越过运河,进入泰西地区。瓦解了拥有1万多名会员的反动武装红枪会,并以师骑兵连化装成日军,智擒汶上城西北的草桥据点伪军100多人;以六八六团主力,连克汶上河沿岸的围里、葛石店等敌据点,控制了泰西大片地区。3月14日, 一一五师师部与中共泰西地委及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在东平县常庄会合,确定依泰安、肥城、大峰山、平阴、东阿山区和东平湖向四周发展,使泰西与周围各抗日根据地联成一片。师政治委员罗荣恒亲自率领师政治部干部和这一地区党组织成员组成的民运工作队,分赴汶上,东平、平阴、长清、肥城、泰安、宁阳等地,深入发动群众,大力扩大人民抗日武装,发展和建立党组织,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罗荣恒政委还亲自到地方宣讲建立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很快就创建了泰西抗日根据地,使之和鲁西、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

1939年9月初,一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和六八六团离开鲁西地区进入抱犊崮山区创建鲁南抗日根据地。到达鲁南地区后一一五师师部和中共山东分局都住在山东临沭县的西朱范村(西朱范村现属江苏省东海县)。由于当时日寇的疯狂扫荡,加上有些干部工作浮躁,军队与地方领导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现象。为此,1942年4月10日,刘少奇受毛泽东委托专程从华中新四军军部阜宁来到西朱范村。在这里,刘少奇先后召开了山东党政军主要领导扩大会议、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政委员会联席会议和一部分县委书记参加的干部扩大会议。将一一五师师部、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中共山东分局合署办公,统一了山东地区党政军领导的思想,从根本上扭转了山东的局势,强化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建设。

三、一一五师主力的东进,为山东八路军南下,开辟苏北解放区创造了有利条件

八路军一一五师进入山东打击日寇,创建抗日根据地,使得山东八路军军事实力大增,从而使得山东八路军有力量腾出手向苏北发展。

1938年12月,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要在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广大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派支队司令员钟辉从山东的沂水县岸堤镇到达陇海铁路的邳县。钟司令一行21人到邳县后,即与邳县、睢宁、铜山县中共党组织研究确定,汇集三县民众抗日武装在邳县的许楼,正式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下辖两个营,约300余人。当时的苏北地区没有共产党领导的正规武装,有些地区连党的组织都没有,陇海游击支队的成立,给苏北地区人民带来了希望。1939年2月,沭阳人张克辛奉中共山东分局领导的指示,到海属地区建党拉武装,张克辛在邳县铁佛寺见到了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领导,领了2000份八路军臂章,于4月10日在时属江苏省沭阳县的汤沟镇将由民众抗日自卫队模范队、游击队组成的“东灌沭人民抗日自卫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第三团,下辖四个营,共1500多人枪。东灌沭人民抗日自卫队总指挥汤曙红被任命为团长。由此,沭阳东北区域、东海南部地区、灌云西南区域有了人民自己的正规武装。1939年7月,刚成立不久的南进支队第三团在现江苏省灌南县张店镇北沂河中泓部位的五里槐伏击日寇的船队,击翻敌木船一只,毙伤日军数人。揭穿了“皇军不可战胜”的鬼话和国民党顽固派、亲日派以及汉奸对共产党八路军的中伤诬蔑。增强了东(海)、灌(云)、沭(阳)人民抗日的信心和勇气,为这一地区的抗日斗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39年7月17日,国民党顽固派沭阳县常备三大队王绪五部密谋杀害了“三团”团长汤曙红后,“三团”向西作战略转移,给灌云留下半个排的武装坚持游击抗日,这半个排后来在八路军五纵队的帮扶下,发展到6个连2000多人枪的新四军滨海大队,成为了灌云抗日斗争的主要力量。

1939年6月,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又派人将东灌沭南部地区的民众抗日武装,淮阴、涟水两县的“淮涟抗日义勇队”与淮安民众自卫队合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第八团,下辖三个营。1939年12月,八团又和涟水地方武装“涟水独立中队”合并,改编为苏皖纵队南进支队第三梯队(亦称淮河大队)。就在“山纵南支”积极向南发展,竭力开辟新区,奋力打击日伪军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自己身边武装力量的发展。1939年2月,“山纵南支”在邳县组建了独立团,下辖4个营,初建时300余人,后来发展到了700多人,为淮北地区的武装抗日,策应八路军黄克诚第四纵队的南下,组建八路军第五纵队奠定了坚实的武装基础。

1940年8月,由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改编的苏鲁豫支队、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和黄克诚、彭雪枫率领的八路军第四纵队在苏皖边区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共2万多人。1940年10月10日,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在盐城的白驹镇与新四军北上部队胜利会师,从而完成了中共中央打通华北,华中地区联系的通道。1940年12月,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五旅又从山东进入淮海区,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这一地区的军事力量。1941年2月,八路军第五纵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下辖三个旅。自那以后,新四军三师所部纵横驰骋在苏北大地,打日寇,歼伪顽,为苏北的全境解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新四军三师师长、共和国开国大将黄克诚回忆说:“新四军第三师自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至抗战胜利五年中,共作战五千余次,歼敌六万余人,部队由二万余人发展到七万余人(包括主力和地方部队)本身伤亡一万余人。开辟了拥有四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和八百多万人口的解放区”。而八路军一一五师自1938年挺进山东后,也一直驰骋战斗在齐鲁大地。特别是教导二旅四团、六团,一直战斗在连云港的东海、赣榆地区,要问起八路军、新四军在苏鲁根据地的战斗业绩,赣榆抗日山的烈士、青口镇十八勇士,为解放赣榆城而献身的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政委符竹庭、淮阴刘老庄连的84位新四军英烈们,用青春热血叙说着在苏鲁战场当年的抗日往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军史学习教育,繁荣发展强军文化,强化战斗精神培育”。当今世界战火频仍,俄乌战争、土叙冲突、阿以冲突不断。战争始终像人类的梦魇一样威胁着人类的生活。毛主席说:“我们爱好和平,但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孙子兵法》亦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以战止战,古今一理。我们要想实现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必须学习、研究历史上的宝贵军事斗争经验,特别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军队的波澜壮阔的光辉战斗历程。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2、《八路军》(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3、《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大事记》(人民出版社出版)

4、《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5、《黄克诚自述》(人民出版社出版)

6、《江苏革命史词典》(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7、《连云港抗战志》(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8、《中共连云港市地方史》第一卷(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9、《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

10、《中共党史大事年表》(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单位:灌南县委党史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