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2024-03-28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史编研 > 专题材料
“八路军115师与东海西朱范”历史研究征文:刘少奇在西朱范村所作“八个报告”的历史探究
作者:东海史志网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00

 王晓华

摘要:1942年刘少奇来山东指导工作,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他彻底解决了山东存在已久的历史问题,对挽救山东抗战形势意义重大。在此期间,刘少奇在西朱范村所作的八个报告,对统一山东党员干部思想、指导山东具体工作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试从所作报告的历史背景、篇目、地点、意义等几个方面阐述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刘少奇 西朱范村 演讲报告 论证

1942年春,鉴于山东抗战形势的严重恶化和山东党政军主要负责人之间矛盾分歧的日趋加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致电刘少奇,要求他在回延安参加党的七大途经山东时,“请加考查予以解决”。3月19日,刘少奇一行自苏北盐城阜宁出发,历时22天,于4月10日抵达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所在地临沭县西朱范村。7月下旬,刘少奇圆满完成党中央和毛泽东重托后,自西朱范村启程回延安。在此期间,为统一山东干部思想认识,提高领导能力水平,扭转抗战形势,刘少奇先后向山东的高、中级领导干部作了《关于山东工作》等八个报告。这些报告理论精辟,涉猎广泛,指导性强,为推动山东根据地工作实现根本性转变,作出了杰出贡献。厘清刘少奇这段历史时期所作报告的时代背景、基本内容,对研究刘少奇生平思想和滨海抗战史,同样具有意义。

刘少奇来山东的时代背景

1941年起,山东抗日根据地处于自抗战以来,形势最为艰难的时期。根据地在日伪顽夹击下被分割、蚕食,面积急剧缩小、部队减员严重、群众工作停滞不前、生产遭到空前破坏,军民生活极为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残酷封锁、“扫荡”和蚕食。1938年10月,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略者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不变的情况下调整侵华策略,将日军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山东,日军采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大规模、高频次进攻抗日根据地。据统计,仅1941年、1942年,日军千人以上的“扫荡”达70余次,其中万人以上9次;千人以下的“扫荡”和出扰,不计其数。特别是1941年11月份,日军调集5万余日伪军,残酷推行第三次以掠夺战与“三光”政策为内容的“治安强化运动”,大规模“扫荡”沂蒙地区。此次“扫荡”持续近两个月,使山东军民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军政委员会、115师师部和山东省战工会等领导机关,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至滨海地区。

其次,是山东根据地工作本身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整个根据地缺泛坚强有力的“领导骨干”,特别中共山东分局没能发挥出应有的统筹和领导作用。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八路军第115师师部等机构主要负责人,在政治军事、对敌斗争、群众工作等方面存在严重分歧。分局领导之间不团结,时常发生争论,难以形成实质性决议。二是分局领导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犯有严重的右的错误,对党的独立自主建立敌后根据地的方针贯彻不力,失去了许多发展的最好时机。三是在处理我方内部问题上又犯有“左”的错误,锄奸工作扩大化,使一些同志受到不应有的打击。四是群众观念淡薄,群众工作薄弱,党的减租减息政策在山东没有很好贯彻执行,与基本群众严重脱离脱节。

再次,1941、1942两年间,山东接连发生历史罕见的干旱、虫灾、瘟疫等自然灾害,军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根据地生产生活异常艰难。另外,国民党反动派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也不同程度地加剧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实际困难。

由于上述原因,1942年1月21日,毛泽东以中央书记处的名义致电山东分局和一一五师负责人:“你们之间的争论,中央派少奇同志去山东和你们商讨解决,请你们先行准备总结山东工作的一切必要材料。”并与“4月初,越过敌人的封锁线,从山东海陵(今东海)境过陇海铁路,到达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部驻地山东临沭朱樊村。”这就是刘少奇受命来山东为解决问题而作报告的时代背景。

刘少奇所作报告的篇目问题

一直以来,刘少奇在西朱范村期间,为山东党的领导干部所作的正式报告,通常认为是八篇。但究竟是哪八篇?史界至今没有严格的定论。笔者从以下史料中加以论证:

1.《刘少奇年谱》记载:“4月28日,向中共中央报告在山东检查工作的情况及对山东工作的意见。报告还说:‘夏收后,分局决定召集全山东的高级干部会,发表关于山东五年来工作总结及今后任务决定,并立即召集直属队及滨海区地委以上及县书干部作报告。我并准备作下列几个讲演:(一)群众运动;(二)党内斗争;(三)民主精神与官僚主义;(四)中国革命的战略与策略;(五)何谓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电文中提到报告有5篇。但在之后的实际工作中,因现实需要,篇目又有所调整。《刘少奇年谱》记载:4月底-5月,在山东干部会议上,分别作《群众运动问题》、《中国革命的战略与策略问题》、《改造政权问题》、《党内斗争问题》、《关于财政粮食问题》等报告。”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民主精神与官僚主义》、《何谓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两篇,不在刘少奇于4月28日致中央电文中所列报告的篇目中,而是另外增加了《改造政权问题》和《党内斗争问题》两篇。

2.时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开国上将肖华回忆:“少奇同志作为一位目光深远的马克思主义者……向山东的广大干部作了八个报告:《关于山东工作》《群众运动问题》《中国革命的战略与策略》《改造政权问题》《党内斗争问题》《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思想方法问题》《关于财政粮食问题》。”这是目前较为完整能列出八个报告具体篇目的记载。

3.时任《大众日报》社社长、原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陈沂回忆:“少奇同志对山东工作作了全面指示,并针对山东存在的问题,专门作了《群众运动》《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与策略问题》《党内斗争问题》《思想方法》(即“人为什么犯错误)等重要报告。”

4.原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副部长李欣回忆:“过了一段时间后,刘少奇召集山东党政军连续做了8个报告:《群众运动问题》《党内斗争问题》《思想方法》《关于山东工作》《中国革命的战略与策略问题》《改造政权问题》《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财政粮食问题》。” 李欣所列也是八个篇目,除个标题略有出入外,与肖华所记载完全一致。

5.原山东劳动厅厅长崔介回忆:“少奇同志作的《发扬民主反对官僚主义问题》的报告指出,抗日民主政府必须反对封建家长制度,保障男女青年有参加抗战工作的权利。”“少奇同志在《群众运动问题》的报告中,指出了包办代替、恩赐观点的危害性,强调必须放手发动群众,引导群众相信与依靠自己的力量,以取得斗争的胜利。”“少奇同志在《论党内斗争》的报告中,指出在党内思想斗争中存在的严重偏向……”“此外,少奇同志还作了《关于山东工作》《中国革命的战略与策略》等报告。”“他不放过一切机会向干部进行教育,除作了上述几个报告外,还作了《思想方法论》的报告。”

崔介记载有六篇,其中《发扬民主反对官僚主义问题》一文与以外其他当事人的记录均有不同,但与《刘少奇年谱》中“(三)民主精神与官僚主义”记载是相一致的。

综合上述史料分析,笔者认为,肖华所记录的八个报告应该是真实准确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肖华《难忘的四个月——忆少奇同志在山东》这篇文章,是依据了“在我的手头,珍存着一本布面已经磨损的《学习手册》,230页,约20万字。扉页上是马克思的庄严肖像。这是我1941至1942年间学习、工作的笔记。在这个本子里,真实地记录着刘少奇同志1942年在山东根据地同山东党政军民领导同志的谈话,以及他所作的一系列政治报告的详尽内容”所写。而这本《学习手册》是原始记录,准确性、真实性、可信度较高。二是别外几位当事人的回忆文章中所列篇目,除个别篇目名称略有出入外,均可与肖华所述相互补充印证。

刘少奇在西朱范村作报告地点问题

刘少奇在山东作上述报告的具体地点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山东省临沭县东盘村,作部分报告;二是江苏省赣榆区班庄镇古城村,作全部报告;三是江苏省东海县石梁河镇西朱范村,作全部报告。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更加符合历史事实呢?

1.武清禄的回忆:“4月10日,刘少奇同志一行来到朱范师司令部后,先到陈、罗首长住的院内休息……会场设在村庄中心的一条东西街路北一家逃亡地主的西后院内,这个后院也是一个四合院,但没有东房,有一个进入西院的过道,五间北房有三间没隔开,三间西房,五间南房也有三间没有隔开,全部是砖瓦房,可有些陈旧,很适合为几十人的小会场。

一张长条桌放在北房没有隔开的那三间的靠东头,周围放了一些长板凳和小凳子,为就是会场的中心。

我到的较早,在长条桌的东边找了个合适的位置坐下,长条桌西边有分局秘书处的一位同志在记录,再没有人靠桌坐了。长条桌北头摆了一把椅子,是准备少奇同志作报告时坐的。

2.李欣回忆:“1942年4月10日,刘少奇和随行人员到达山东分局和115师师部驻地临沭县西朱樊村。当时,刘少奇住在朱樊村大地主王家……报告会规模很大,叫积极分子大会,会场设在王家大院,在一个堂屋上面挂了个牌匾。那时候支部书记、支委什么的,也不是都参加,我作为党的积极分子参加了,而且坐在分局机关比较靠前的位置。”

3.黎玉回忆:“会场设在诸樊村一家地主的大厅时。少奇报告的题目是《中国革命战略与策略》,报告的中心是讲革命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的问题。”

4.时任山东省临沭县县长、原铁道部副部长的刘白涛回忆:记得那是一九四二春的一天,我们山东省、区、县党政军干部几百人,聚集在临沭县朱樊村一个地主大院里,会议由朱瑞同志主持,少奇同志作了重要报告。

5.崔介回忆:“当时,笔者在滨海地区任副专员。四月中旬的一天,滨海直属地委接到中共山东分局的通知,要地委的几个负责同志赶往分局驻地开会。到达后,才知道是听少奇同志的报告。会场设在一家地主的大客厅里。分局和一一五师机关的领导同志都参加了,大厅里挤得满满的。

笔者列举的以上五位同志,是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参与者、见证者,因此,笔者认为,刘少奇是在西朱范村作了以上报告,是准确的。

刘少奇在西朱范所作报告的重大意义

刘少奇的这些报告,是抗战时期在不同历史阶段,以自己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修养和丰富的现实斗争实践,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论建树,对指导山东根据地工作发挥出了重大的作用。

1.肖华回忆:“少奇同志的报告,深入浅出,启人深思,同志们越听心越亮,越听越有劲。这是对山东的领导干部进行了一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际上是办了一次很好的党校。”

2.黎玉回忆:“刘少奇的这些报告,使与会同志受到很大的教育。大家一致反映,今后方向明确了,工作有办法了,对克服困难,夺取胜利,充满了信心。”

3.李欣回忆:“我觉得刘少奇见识真是高,那时候我听起来就觉得他就是党的领袖,最高领袖之一,因为他讲的都是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还有一本《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我那时在宣传部,他把手稿交给我们,请我们提意见,后来正式出了书,所以我当时觉得少奇不是一般的领导人,连朱瑞、罗荣桓那样的人都乖乖地听他讲。”

4.时任《大众日报》编辑室主作的白汝瑷回忆:“在山东抗战最困难时期,处在黎明前的黑暗,刘少奇来山东,听他几次报告,认清了形势,明确了问题,明确了任务,思想豁然开朗。这是山东工作的转变时刻,是重要的转折。”

5.陈沂撰写《战争——党和人民》一文,回忆了刘少奇在山东所做报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专门作了《群众运动》《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与策略问题》《党内斗争问题》《思想方法》(即“人为什么犯错误)等重要报告。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自己的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使与会同志受到教育。”“记得当时听刘少奇同志的报告,当他说到山东面临困难、严重局面时,严肃指出是山东党的领导马列主义水平幼稚、路线觉悟不高,我感到十分震惊。但事实说明,山东问题的症结所在正是这个问题。”“在少奇同志的亲切关怀、耐心教导和帮助下,山东党总结和解决了几个重大问题,从而达到统一认识。”

6.武清禄在《陈光同志在山东敌后》一文中,回忆时任八路军第一一五理由代师长陈光听取报告后的反应:“陈光参加会议听取报告,并且摘要作了记录。会后,又要我把记录送给他看。按照过去的习惯,电报、文件送他阅后,由我保存。这次,他接过记录本,翻了几页后说:放在我这里吧!以后我还要常看一看,很重要啊,解决了山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肖华《难忘的四个月——忆少奇同志在山东》,1981年出版的《红旗》第15期杂志

2.陈沂:《一切为了战胜敌人》 山东人民出版社)

3.《李欣口述自传》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4.崔介《拾遗集》1994年10月《山东党史资料》

5.武清禄《戎石》 解放军出版社

6.《黎玉回忆录》 中共党史出版社

7.《刘少奇年谱》 中央文献出版社

8.《百年诞辰忆白涛》中共党史出版社

 

 

(作者单位:东海县商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