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2024-03-28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方志编修 > 部门志书
乡镇志部门志培训材料(编纂要务)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3-23 16:23:25

 

乡镇志部门志编纂要务
东海县地方志办   胡利民
 
 地方志是记述一个地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资料性著作,具有地域性、客观性、权威性的特点。
质量是志书的生命。为了保证志书质量,中指组和江苏省地方志办对新志书编纂提出了质量规范和要求。归纳起来,就是十个要:一是体例要规范;二是内容要真实;三是特色要鲜明;四是资料要翔实;五是记述要准确;六是观点要正确;七是文风要统一;八是表述要通顺;九是政治要可靠;十是印制要精良。
地方志可以用三个层次诠释:1、地方志是各级政府主持编修的具有权威性的“地情书”。这一层次明确地方志的性质是“官书”,不是私家著述。地方志定位在“官书”由来已久,它反映了执政者对修志工作的客观需要。事实也是如此,地方官到任,首要做的事,往往就是借助地方志来了解该地的自然地理、建置沿革、风俗物产、经济、人物等状况,以便深入实际,决策政要。2、地方志是记载一地自然、社会方方面面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书籍。这一层次明确地方志不是学术著作,更不是文学作品、教材、新闻报道、工作总结,而是内容广泛、记载全面的资料性书籍。编纂地方志的目的不是直接探索自然和历史发展的规律,而是向读者提供决策、进一步研究、学习的资料。鉴于这一目的,地方志采用记述性体裁,讲求是非褒贬寓于记述之中。资料性是地方志的重要特征。正因为地方志具有强烈的资料性,得以成为史家和研究、创作者取材的基础,具有种种参考、查证、借鉴的作用,不仅于当世有用,还流传至后代,被认为是经世致用之书。3、地方志是科学的、严谨的资料性著述。这一层次明确地方志不是一般的资料书,不是资料汇编、资料汇集、资料辑录。地方志使用的资料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经过认真整理、分析、考证和科学排比的,入志的资料要力求反映一事物的起始转折、兴衰起伏,甚至发展规律。所以,地方志是科学的、严谨的资料性著述。
一、志书的特点
什么是方志?方志,是记载一方之书的名称。它以一定的行政区域作为记述的范围。方,即地方、区域。志,是记录、记载、记事的文章或书籍。有人把方志称作地方的百科全书。
我们编写的乡镇志部门姓“志”,必须符合志的特点。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制定的《新编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新志书的体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区域性,严格以行政区划为限,突出地方特点;
第二、历史与现实兼顾,以现实为主;
第三、横排竖写,横竖结合,以横为主;
第四、新志书包括记、志、传、图、表、录六种体裁;
第五、记实性,以记实叙事为己任,寓褒贬于叙事之中。
不难看出,上述五个方面,第一、二条讲内容,第三条讲结构,第四条讲体裁,第五条讲文体。而后三条均是就志书的形式而言。考察各种方志,它们与其他著作在形式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体裁、结构、文体三个方面。因而,可以说,体裁、结构、文体是志书体例的三大要素。只有掌握了这三大要素,才能编写出合乎志体的校志来。
要研究乡镇志的结构,首先要弄清为什么叫“乡镇志”而不叫“乡镇史”,要弄清为什么叫“志”不叫“史”首先要弄清“史”与“志”的区别。
“史”与“志”同属于社会科学,它们的思想性、科学性、地域性是共同的。
“史”与“志”,又分属不同的学科:“史”为历史学,要求史论结合,要求作者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之上,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分析研究,发表作者看法,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可述可论,多为一人之作。“志”为编纂学,重在编纂,把多方面资料搜集、整理、考核,然后分门别类地记载下来,保存真实可靠资料。不论证,不议论,寓褒贬于记述之中,述而不论,多为集体编纂。“史”是探索规律的,“志”是编纂资料的,用资料反映规律。这一点比史更难,要求更高。隔代修史,当代修志,“史”远而“志”近。
“史”是一条线,简,以纵为主,纵写,采用历史分期法,史体纵看。
“志”是一大片,繁,先横后纵,以横为主,横写,不采用历史分期法,志体横看。
“史”与“志”,在编纂结构上各有自己的特点,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辩证的。古人所谓志为史之积,史为志之成,就是指这种辩证关系。
从上述“史”与“志”的不同点来看,基本上可以了解编纂“乡镇志”与“乡镇史”的要求是大有区别的。
二、志书的七个要素
一个乡镇编写出一本乡镇志,记载乡镇发展演变的历程,作为存史、资治、教化的文献保存下来,是一件利乡利民的好事。乡镇志与县志一样,其内容包罗万象。既为志,编纂就应使用志体。志体是以类系事,侧重于从横的方面来表现各种事物的广泛性,要求分门别类记述一方的历史和现状,事以类从,类为一志,把事物按不同层次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相互统辖。横排纵述,只记史实,不加评论。它不同于史体,史体是以年代为经、以事件为纬著述往事,侧重于从纵的方面反映历史的连续性,要求记述与论述结合,反映的是一个地方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轨迹。志书分门别类地记叙一方之自然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达到“资治”、“教化”、“存史”的目的。它的显著特点是区域性和资料性。志书的功能和任务不是分析原因,不是研究问题,不是总结经验,不是探索规律。它的功能和任务只是为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积累和提供资料,它虽然可以反映经验、体现规律,而本身却难以担负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的功能。一部较理想的乡镇志应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7种体裁来记录史实,做到大事不漏,小事不录,反映全貌,体现特色。此外志书还应有序、凡例和修志始末(跋)。以上各种体裁在一部志书中的排列顺序依次为图照、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志(自然部类、经济部类、政治部类、文化部类)、人物(传、略、简介、表)、附录、修志始末(跋)。
下面就简单谈谈述、记、志、传、图、表、录,这7种体裁的写法。
1、述
述即概述,要总揽一方大要,揭示事物之间内在联系。概述是全志的开篇之作,也是点睛之笔,执笔者一定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纵览全局,勾勒出该乡镇的概貌,点出特色,使读者对其有个大概的印象。这也是志书中唯一可以让作者展现文采的地方。写概述切忌面面俱到。可采用纵述历史,横陈现状的写法,也可采用综括地理,纵述历史,横陈各业的写法,亦可采用纵述地理,横陈各业或纵述基本情况,条陈地方特色的写法。
2、大事记
大事记在志书中有两大功能,一是提纲挈领,提供阅读志书的线索,方便查验全志;二是贯通古今,以便对比、通览历史。大事记收录要遵循5个原则:第一事件要大、要新、要有特色、要有重要意义;第二收录要全面,各个领域的大事都应收录,不要遗漏;第三选择大事要准确,标准要统一;第四表述要精炼;第五大事记的记述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诸要素。
3、志
志是乡镇志的主体部分。它分别记载某一专业或某一事物发生、发展的全貌。在内容上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在体例上必须遵守按事业(事物)分门别类,横排纵写,事以类从,类为一志的原则。纂写采用编、章、节、目、小目式,一般分五个层次,层次不要搞得太多太细,志书要反映的是历史发展脉络,是记载影响历史的重要史实,层次分的太多太细反而不便于纂写。内容要写好三个特色——地方特色、时代特色、行业特色,三种事——大事、新事、要事,三个点——起始点、转折点、结束点。所谓的写三点是为反对采用编年体写法,把内容写成流水帐而提的,而不是真的只写一类事物三个时间点的状况,而是要使三点成一线,呈现出该类事物的历史发展变化的脉络。
4、传
传即人物传记,有传、传略和人物简介等,传和传略用于记述已故人物,入传人物要盖棺论定,坚持生不立传的原则,凡对本乡镇的社会发展有重大推动或阻碍作用、已故的正反面人物,均可立传,立传人物以本乡镇籍为主,虽不属于本乡镇籍,但长期在本乡镇工作生活并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也可立传。人物简介主要记述在世人物,记其主要事迹和重大贡献影响。人物传是人物志的主体部分,一般来说,立传人物要多于简介人物,人物传的文字篇幅也要重于人物简介。
5、图
图即各种地图、统计图、示意图、照片。图在志书中有3大功效,一为节省文字,丰富内容;二为增强直观,便于理解;三为再现原貌,以昭证信。入志的图片应具有四性,一是思想性,画面必须健康庄重;二是真实性,必须是事物本来面貌的拍照,不是经过“导演”的拍照;三是形象性,即能直观而明确地展现事物的形态;四是历史性,即能成为历史性的见证,具有永久保存的价值。图片要多选用反映历史面貌、地方风情、工作成果和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照片,少用带宣传性、广告性的照片,如会议照、门面照、个人头像、商标照等。人物照片应以工作活动照片为主,不用或尽量少用个人单独留影和集体合影,除已故人物外,不要在方志中刊登领导人的标准头像。对上级领导人到本地视察的照片也不宜过多。示意图、比较图、点状图、曲线图等要做到图随文走,图文相应。插图较多的志书,要编好插图的顺序号。
6、表
表即各种表格。表的设置宜精勿滥,志书中设置表格有3戒:一戒滥用,二戒繁杂,三戒冗长。各种统计表的制作要做到标题要素齐备,文字简明。一个完整的表题应具有乡镇名称、时限、事项3个要素,要标明表的序码和计量单位。表体要“量体裁衣”,结构清晰。表的左右两边要开口。表尽量不用备注,“说明”务必切题。备注和说明不能列入表内,而应置于表的下方。
7、录
录即附录,也有称杂录、杂志或余篇的。历代的志书,都在书尾设有正文未能收录的“杂录”的门类。附录的基本内容主有以下六个方面:奇闻异事;诗文荟萃;考订辨疑;重要文献辑存;地方文献要目等。编纂杂录要注意辑录内容不能过于庞杂,表述史料必须观点正确,所录资料必须准确具体。原文照录有保存价值又在以上体裁中无法记述的内容。
三、志书篇目的制订
篇目,是一部志书的大纲。志书的篇目,是一部志书的框架结构,设计蓝图,是志书的编纂宗旨、指导思想、内容范围的具体体现,也是一部志书的备料清单,收集资料的向导。
(一)篇目的形式
志书的篇目一般分为篇、章、节、目、子目5级。篇、章、节、目、子目一律用汉字数字标明次第序号,如“第一篇”、“第二章”、“第三节”、“四”、“(五)”;子目以下用阿拉伯数字加下脚点标示,如“6.”。
“篇、章、节”三级在志书出版时,就是志书的目录,“目”一般只在文字内容里出现。
“篇”,是某志书下的第一个层次,如《东海县志》是由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党群、群团、司法、商业贸易、医药卫生等篇(大行业)组成。
“章”,作为篇目的第二层次,一般要求列出:①组成一个大行业的各个小行业。如《司法篇》,司法是一个大行业,它所包括的小行业有“检察、审判(法院)、公安、司法、政法”等层次。②组成一项大事业的各项小事业。如《教育篇》,教育是一项大事业,它包括的小事业有“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就应该在“篇”下这个层次出现。
“节”,作为篇目的第三层次,在“篇”的基础上作低一个层次的横分。仍以教育为例,“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等就应该在“基础教育”篇下的“节”这个层次出现。
“目”,作为篇目的第四层次,是在“节”的基础上继续横分。这个层次的设置不作硬性要求。仍以教育为例,在“小学教育”节下可以列出小学教育的几个组成部分,如学校、学生、教师、教材、教法等,学校、学生、教师、教材、教法等应是“小学教育”节下各节。
“子目”,“目”下还可再设“子目”,是在“目”的基础上继续横分。这个层次的设置更不作硬性要求,如果“目”的内容还很多,仍需再细分才能做到条理清晰才有利于竖写,那就设“子目”。    
(二)制定篇目的基本原则
 1.横分门类
横分门类,纵述始末,是志书的最大特点。在制定篇目这个环节上,什么是“横”?“横”就是以事业构成的基本要素作为分类的基础。什么是“纵”?“纵”就是以时间段落作为分类基础。
 史书是先纵后横。例如,一部《中国通史》,它会先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几个大部分,而古代史又按时间先后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这种按时间先后划分的篇目就是纵分。史书在纵分时期的基础上,再在每一个时期内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几大块,这种在同一时期横断面上划分几大块块,就是横分。因此,史书制定篇目的基本原则是先纵后横。
志书是先横后纵。横是制定篇目的规矩,纵是每个记事单元的写作规矩。例如,一部《东海县志》,它会先分为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社会几大块,政治类又分为中共东海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政府、政协、公安、检察、司法行政、审判、军事等,这是横分。然后每一个门类从古到今记述下来,这就是纵述。
志书横分门类,最大的优点是资料的包容量大,它好像药材铺里的药柜,一个个药柜把各种各样的资料分门别类地装进去,药柜可以很多,资料容量可以很大。但是,横分要有个度,不是越细越好,不要因为横分过度而把历史撕成碎片。
 2.囊括全部
囊括全部,就是要求在篇目上横不缺项。要做到囊括全部,首先要了解本事业有哪些部门,每个部门的业务范围是什么,要做调查研究,否则容易漏。其次,在了解本事业所囊括的所有业务范围后,要进行筛选,将那些非本专业的、附属的去掉。这里要注意的是全部事业并不完全等同于本单位的全部工作,有些方面它大于本部门所管的工作,例如,分属各单位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以及农业的农广校、乡镇的夜校等社会力量办学,虽然不直属于教育部门,但是,如果教育篇不写这些,其所反映的教育就是不完整的,横排就缺项了。有些方面它又不是本部门所主管的工作,例如,农业部门的党建等就不应该在农业篇记述。
3.突出特色
这里涉及到一个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问题,也就是共性和个性问题。例如,农业生产,东海各地都有,这对各乡镇来说是共性;但各地农业有自己的发展模式与重点。对地方志来说,共性的内容可以作为背景,交代大环境;个性是一个地方具体的发展历程,放在共性的大背景下写出自己具体是怎么做的,做成怎样,这是地方志的基本要求,否则就没有地方特色,就不能成其为地方志。因此,突出地方特点、行业特色与囊括全部的原则并不矛盾。前者强调的是写出自己的东西,后者强调不要遗漏,这里的突出地方特点是建立在保证囊括全部的基础上的。要做到突出特点,其方法主要有二:
①通过适当的升格来实现。例如第二部《东海县志》,根据东海特点,就将“水晶”“温泉”“版画”升格为“篇”了,以突出特色。
②通过排列次序来体现。
 4.层层统辖
 就是要科学分类、科学排列。①科学分类要求同一层次按同一标准分类。只有做到同一层次按同一标准分类,分类后的每一类才可能具备唯一性和排它性,避免含混不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坚解决逻辑混乱、交叉重复的问题。
 ②科学排列要求排列次序要符合逻辑。可以按空间关系排,如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近到远;按时间关系排,从古到今,从民国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按因果关系排,如从劳动力资源到劳动就业,再到劳动力管理;按发展关系排,如农业、工业、信息产业;按大小规模关系排,如大型水库、中型水库、小型水库;按主次关系排,如我县的粮食作物要按水稻、玉米、薯类、麦类的次序排,等等。
排列层次要符合逻辑关系。同一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上下层次之间是包含关系,必须层层统辖。篇下各章的内涵之和不能超过篇标题的内涵,章下各节的内涵之和不能大于章标题的内涵。篇、章、节之间的关系,是母系统与子系统、子系统与孙系统的关系,母系统统辖子系统,子系统统辖孙系统,不同层次的内容不能平行,更不能颠倒,就像一个家庭的父母、兄弟、子女、孙子的关系,父子的辈分不同,不能摆在同一层次上。  
 5.准确、简明、不加褒贬
 准确,就是要求篇目标题所使用的文字做到明白无误,能够表达出事物的内容和本质,不含混,不模糊,不似是而非,不能出错误。简明,就是要求篇目标题不附加说明性词组。不加褒贬,就是要求篇目标题不修饰,不使用形容词和副词。
 6.连续性
包括时间的衔接和与前志篇目的衔接。一轮修志工作的结束就是新一轮修志工作的开始,续志的上限一般接上一部志书的下限,这是时间上的衔接。篇目上的衔接,对于第一轮已经修志的部门,篇目衔接的基本做法是:基本保留,部分合并,少数取消,部分新立。因此,在制订篇目时,应该去翻一翻上一轮的志书,看哪些篇目是可以继承的,可以继承的保留;哪些是应该取消的,哪些存在不足需要修改完善;这些年出现哪些新事物,应该增加哪些新章节等等。
 7.可行性
对于篇目设计的可行性原则,要求“量力而行”,“量入为出”,不能片面强调科学性不考虑可行性,不能削足适履,也不能拉虚架子。总之,要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根据能找到的资料设计篇目。
8.时代性
这是存真求实原则的具体体现。反映时代特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体现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在深入进行,经济建设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经济体制改革涉及经营体制、管理体制、监督体制等方面的变革,志书应该反映变革的过程以及由这种变革引起的整个经济领域的变化。 
二是要体现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也在不断进行,政府的职能正在发生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机构的改革,政府机构大量撤、并,人员大量精简,小政府大社会的框架初步呈现;二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从原来从事具体的经济活动,订指标、订任务,批钢材、批化肥,转到宏观调控、统筹规划、制定政策、优化环境、信息引导、提供服务、执法检查等方面来。政府从替代企业经营的泥潭中超脱出来,这种转变应该反映到志书的篇目中。 
 三是要体现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这两个文明建设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组成部分,三者缺一不可,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新时期客观存在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这一轮修志不能回避的一项内容。
(三)制定篇目的基本工作步骤 
 1.摸清家底,明确范围
要制订志书的篇目,第一步工作是摸清家底,弄清本事业、本行业有哪几个组成部分,每个组成部分有哪几项主要工作,本志书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这是保证志书篇目囊括本专业、本行业全部事业又不与其他专志交叉重复的前提。比如机构改革后,一些部门撤销了,一些部门合并了,一些部门的业务进行了重新组合,原先的部分业务划了出去,一些新的业务划了进来。各个志书应包括哪些内容,新旧业务是不是全都写?是不是以新业务为主?旧业务用不用点到?记述的范围划定到哪里?新的科技、新的管理模式、新的工作内容需要我们对本事业、本行业、本部门的工作有一个重新认识。这样,我们的志书篇目才可能做到不漏、不缺又不过界超范围。
2.确定篇章,分清思路
其一,如拟订某个专志纲目,以机关各科室的业务为基础分篇。其二,以时间先后分篇,这在部分政治类志中可行。其三,打破科室权限,综合设篇。在不违背篇目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采取实事求是和灵活的办法,不搞“一刀切”。  
 3.制订篇目初稿
制订篇目初稿时,编辑人员熟悉业务的情况下,最好的结果就是自己初步拟订纲目,再逐步完善。但很多时候编辑人员不熟悉业务,弥补方法可以有两个:一是借鉴他人经验,动手拟订篇目前,多参考外地、外单位的篇目设置有无可取之处,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取长补短。二是初步确定设哪几个篇,最多设计到章的框架之后,交由各有关人员设置章、节、目,最后由编辑室综合平衡、调整。三是采用开会、座谈会等办法,了解各项业务情况,然后根据志书体例编制篇目初稿。
4.不断修改完善
最初的篇目,无论我们怎样下功夫也不可能完美无缺,成为“标准件”,因为这个时候的篇目设计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必然会有不合实际的地方或者大的遗漏。所以,篇目初稿制订后,要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让大家“评头品足”,对各方面的意见,择其善而从之,让我们制订的篇目逐渐完善起来。地方志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谁都不可能一次成功。东海县志第一、二轮修志时,所有篇目都是经过反复修改的,少则几次,多的十几次,改到志稿写出来,开完评稿会后还在改,直到送出版社印刷为止。
四、乡镇志的篇目和内容
乡镇志是记述一乡一镇自然、社会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的综合性著述书,也属于地方志诸多种类中的一种。
  1、篇目结构
   现在,我们编修乡镇志(除少数乡镇已经出版过志书外),绝大多数历史上都未修过乡镇志。因此,为全面、系统地反映一乡一镇的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一般来说,首次编写的乡镇志不宜规定志书的上限,凡是有资料、有内容可写的,都应该上溯至事物的发端。至于乡镇志的下限,考虑志书更好地为现实服务,下限最好断在搁笔的上一年,也是为了便于统计和使用各类数字,而大事记则可以一直写到搁笔的时候为止。
乡镇是属于县的基层行政单位。尽管乡镇的地域不大,范围不广,各行各业的规模也比较小,但各种机构设置基本与县相对应,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乡镇志的篇目制定大致也可以参照县志分为五大类属,即概述、大事记、各类专业、人物和附录。
   2、编写内容
   乡镇志记述本级行政区划范围内各种事物的历史和现状,反映其发展与变化。乡镇的地域范围要比县小得多,就乡镇志的某一类目来说,要比县志简单,内容也少。
 (1)概述
   采用综述的办法,高屋建瓴,取其精华,用最简明的文字,以叙为主,兼用议论,从本乡镇的自然、社会诸方面,勾画出本地古今的基本面貌,精辟地概括出全志的内容,起到提挈全志的作用。
 (2)大事记
 用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办法,用最精炼、最简洁的文字、逐条记述本乡镇自然、社会诸方面的大事、要事。条目按时间顺序排列,不分类。从大事记可以了解一个乡镇发展变化的基本过程,以及基本事实。
 (3)专业篇
 乡镇志的各种专业内容,是志书的主体工程,主要有自然环境、建置政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指狭义而言)等大类,每篇又可以设若干专业章。
 ①自然环境。记述本乡镇在全县的位置、经纬度、四至、面积以及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灾害等。
 ②建置政区。记述乡镇名称的由来、历代隶属的变化、行政区划的变动以及境内各村的位置、户数、人口、耕地、主要经济指标等。
 ③经济。农业:记述农村经济所有制、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村经济结构、农作物种类与产量、农业技术、水利与农田建设、农机具、多种经营等。工业:记述个体手工业、村队工业、联营工业、乡镇工业以及在境内的其他工业企业。交通:记述道路、桥梁、公路养护、交通工具、交通管理、运输以及经营管理等。邮电:记述邮政设备、投递、汇兑、报刊发行以及电信设备、电话、电报、移动通信等。商贸:记述个体、私营、联营、国营、供销合作社等商贸经营体制、商品购销以及集市贸易、饮食服务、地方名吃等。粮油:记述粮油征购、销售、调拨以及储存等。财税金融:记述农业税、工商税等税的征收与管理,财政的收支与管理,以及记述当铺、银行、保险、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与管理等。乡村建设与环境保护:记述集镇的规划、街道与建筑,农村的规划、住房与新村建设,以及环保监测、污染与治理等。经济部类不但要注意对生产、经营、管理的记述,还要注意对行业、企业的投入、产值、利税、固定资产、全员劳动生产率等主要经济指标的记述。另外,可以考虑设经济综(总)述章,从整个乡镇的自然资源、生产资源、产业结构、主要经济指标、重点工程、企业和名优新特产品等方面,去反映整个经济建设的基本情况,增强志书经济部类的整体性。
   ④政治。党派群团:中共党组织记述本乡镇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党员代表大会、乡镇党委主要工作、村队基层党组织、党员的人数与素质等;民主党派记述各党派的名称、组织以及活动;记述国民党、三青团的组织及活动;群众团体记述乡镇农会、贫下中农协会、妇救会、妇女联合会、工会、共青团、少年先锋队等组织和主要活动。权力和行政机关:记述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以及乡镇政权机构沿革、部门设置、主要领导人更迭和干部状况等。公安司法:记述本乡镇机构设置、刑事、民事和经济案件的检查和审理,社会治安及法治教育等。重要政事纪略:记述解放前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斗争,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在本乡镇开展的基本情况。军事:记述本乡镇历代地方武装、驻军、兵员征集民、兵和重要战事等。
   ⑤教科文卫体。教育:记述本乡镇历史上的书院、私塾等教育,以及解放后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和人才输送等。科技:记述科技队伍、科技活动和科技成果等。文化艺术:记述文化艺术事业机构、设施、群众文化活动、民间艺术、文艺创作、图书、电影、新闻、广播、电视等。医疗卫生:记述医疗卫生事业机构、队伍、预防保健、爱国卫生运动、医疗和医药等。体育:记述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体育竞赛等。文物胜迹:记述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出土文物、革命文物和名胜等。
   ⑥社会。人口:根据人口普查资料记述年龄、性别、文化、职业、民族、姓氏、婚姻以及计划生育等。居民生活:反映解放前居民的贫困和解放后生活的逐步提高,记述职工和农民的收入、消费水平(包括消费构成、生活消费品的消费量和耐用物品拥有量等)、居住条件、储蓄和手存现金、文化娱乐和卫生健康等。社会福利:优抚记述乡镇政府对军属的优待和国家的补助、对牺牲和残废的抚恤、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等;社会救济记述灾害救济、困难救济和扶贫以及对职工福利和农村“五保”照顾等。宗教:记述境内各种宗教的组织和主要活动情况。方言民俗:记述本地方言的特点、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本地居民的生活、礼仪习俗和道德风尚、陈规陋习等。
 (4)人物
   人物是乡镇志重点记述内容之一,分设人物传、人物表和名人录。要坚持生不立传的原则,对本乡镇有较大贡献或影响的去世人物立传,以正面人物为主,适当收入反面人物,以近代人物为主,适当收取古代人物,要注意为某一方面有较大贡献的“小人物”立传。《张家港市乐余镇志》人物篇中立传10人,全为不在世者,其中1人为反面人物。对于在世且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可以采取以事系人的办法,将其主要事迹记入有关章节中。革命烈士、县以上授予荣誉称号的先进人物、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以及取得中级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长寿老人等可以列表入志。
(5)附录
①重要文献辑存。包括乡镇党委、政府制定的重要文件、布告以及典型的村规民约等。
②民间文学。包括民歌、民谚、谚语、歇后语、谜语和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等。
③奇闻轶事。
④有保存价值的其他内容。
3、处理好图、表、照片与文字记述的关系
 地方志的主体形式是文字记述,而图、表、照片则是为了使文字表达更直观、更确切而采取的辅助形式,以解决文字记述之不足。使用图、表、照片,力求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实行图、表随文走,充分起到图(表)文并茂的良好效果。要加强照片入志的管理,坚持照片入志要服从修志的指导思想,要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的原则,对那些不科学、不实事求是或者“照顾”入志的照片,要坚决不采用。
《乡镇志》参考篇目
凡例  (凡例是一部志书的编纂纲领和法则,它对志书的内容和形式作出统一规定和理论说明,以保证众手合成的志书如出一辙。凡例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通例”,即全书的纲领和各个专志中所有编纂人员必须共同遵守的条例,如断限、体裁、结构、纵横关系、图表处理及其他全书必须整齐划一的规则。第二部分是“分例”,即分门别类地说明各种体裁(述、记、志、传、录)和各个专志的设立依据、辑录要点、记述方法等编纂体例问题,以统一认识、统一规范。第三部分是“特例”,即处理一些特殊问题的原则和方法。上述“通例”、“分例”、“特例”三个部分依次排列,但不标例名,只标序码。综合“通例”、“分例”、“特例”的内容,凡例大致包含了以下12项内容:1、阐明编纂指导思想,交代修志目的;2、标明时间,确定断限;3、交代记述的地域范围,给人以明确的空间概念;4、概述各种体裁,揭示全书结构;5、确定大事记的记述原则;6、交代各个专志横分纵述的原则和特点;7、说明人物立传列表的原则和排列方法;8、选用图、表的原则和要求;9、对设置杂志、附录的说明;10、对语言文字与行文的要求,11、版本、印刷等方面的规定;12、对一些特殊问题的说明。)
序言  (序言的作者应该由以下5种人担任,即志书的总纂或主编,本地党政主要负责人,与本乡镇有关系的上级领导或名人,本乡镇籍的名人,方志界权威人士。撰写志书序言应做到3戒,一戒远渊方志源流,“凡事涉国典,海内共有者,不书”。二戒泛论修志意义,一些志书序言,几乎篇篇都在论述志书功用,开头都是“盛世修志,志载盛世”之类的话,中间又有“志书有存史、资治、教化三大功能”之类的话,千篇一律,老生常谈。三戒滥述编纂体例,与凡例重复。志书序言千变万化,不应该规定一种固定的模式和内容。但序言必须结构严密,言之有物,高瞻远瞩,寓意深刻,富有文采。要抓住志书和本地区、本行业的某个突出特色,集中阐明一个方面的问题,口子要开得小,开得准,不要面面俱到又面面不到,不要泛泛而谈。现在序言一般是领导和名人挂名,编者代笔。给自己写序容易,给别人代笔写序更难,不但要切合时代,还要切合被代笔者的身份地位和思想境界,你为别人代笔,必须对别人的声誉负责,不要让被代笔者在历史上出丑。)
概述(总述、综述
大事记(1987~2016 以前简略)
第一编 自然地理
第一章 区划
第一节 区划沿革(解放前区划情况,新中国成立后区划情况,本届志书下限时区划情况)
第二节 行政村概况(分片立节,每村1目,内容为行政村历史沿革、地情和民情特点、人口、耕地、物产、自然村落等)
第二章 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 (地形大势,包括高山、丘岗、田垅、田荡、河滩等)
第二节 山林 (林地面积、林种、蓄积量等)
第三节 耕地 (水田、旱地、土质等)
第四节 水文 (河溪、水井等,河溪要写明水系)
第五节 气候 (常年气候、气候灾害)
第六节 矿产 (矿种、蓄量、分布地点等)
第七节 形胜 (名山、名水、名洞、名桥、古树名木、古建筑、宗教文化建筑等)
第二编 政治
第一章 政治体制
第一节 民国以前政治体制 (里、都、团机构设置,职能等)
第二节 民国政治体制 (团、区、乡、保、甲机构设置,职能等)
第三节 建国初期政治体制 (乡镇本级机构设置、职能、人员编制和变更情况,下同)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时期政治体制
第五节 改革开放后政治体制
附 历任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任职表 (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分别设表)
第二章 党政工作与活动
第一节 党的决策与活动 (民主建政、土地改革、三反五反、统购统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农业互助合作化、整风活动和反右、大跃进、国民经济大调整、社教、文化大革命、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视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等,主要要写农村党组织在这些运动中的领导和作用。)
第二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节 行政机关执政纪要 (分期记述组织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工作情况,如解放初期的大生产运动、农田基本建设、水利建设、发展粮食生产、推行耕作制度改革、贯彻八字宪法、推广双季稻、推广杂交稻、开展多种经营、发展生产、救灾救济、大办教育、计划生育等重要政务活动)
第三章 群团组织
第一节 共青团 (历年机构设置、职能、主要活动,下同)
第二节 妇联
第三节 农民组织
一、大革命时期的农民协会 (没有的不设)
二、解放初期的农民协会
三、贫下中农协会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工代会、农代会要不要记,造反派组织算什么组织,值得研究)
第四节 其它群团组织 (老协会、计生协会等)
第四章 县级部门下属或派出机构 (记述内容参考上述两章)
第一节 武装部
第二节 派出所
……
第三编 经济
第一章 农业
第一节 种植业
一、粮油作物栽培 (含历年种植面积、品种、产量、效益、栽培技术、专业种植场、专业种植户等,下同)
二、经济作物栽培
三、其他作物栽培
第二节 畜牧
一、养猪
二、养牛
三、其他畜禽饲养
四、疫病防疫
第三节 水产
一、品种
二、塘库养鱼
三、河溪养鱼
四、稻田养鱼
第四节 林业
一、造林、护林
二、用材林
三、防护林与风景林
四、经济林
第五节 水利
一、水利设施 (水库、山塘、河坝、渠道、提水工具、抽水机、电排等)
二、防汛抗旱
第二章 工业、交通、电力
第一节 工业 (可按工业所有制性质设目,或按企业设目,也可按时期设目,有特色的可单独设节,如蔡桥、长乐的煤炭)
第二节 交通
一、大道
二、公路
三、铁路(有铁路的乡镇才设)
四、桥梁
五、航道、渡口
第三节 通讯
第四节 电力
一、发电站 (含村级,下同)
二、变电站
三、输电线路
四、农网改造
第三章 商贸、金融、财税
第一节 商贸
一、集市
二、摊贩
三、供销社
四、民营商店
五、其他商贸
(有国营商业的可另设目)
第二节 金融
一、银行营业所
二、信用社
三、其他金融机构 (钱庄、经学会、基金会等)
四、居民存款
五、信贷
第三节 财税 (解放前的田赋可设无题小序交待,也可设专门条目,视资料多少而定)
一、税收 (税种、征收方式、征收管理、税制改革、税收总额)
二、财政收入
三、财政支出
四、财税管理
第四章 城乡建设
第一节 集镇建设 (街道、房屋建筑、公共建筑、饮水工程、公益建筑等,除街道建设外,其余内容村庄建设同。)
第二节 村庄建设
第三节 重点建筑工程
第四节 建设管理
第四编 教育、文化、卫生
第一章 教育
第一节 私塾、书院
第二节 学校
第三节 师资
第四节 扫盲
第二章 文化
第一节 民间传统文化 (门类、艺人等)
第二节 群众文化活动 (门类、队伍、群众文艺人才等)
第三节 文化市场
第三章 卫生
第一节 诊所医院
第二节 医护人员
第三节 农村合作医疗
第四节 农村公共卫生
第五编 社会民情
第一章 人 口(各时期人口变化、人口比例、生育观念、计划生育等)
第一节 人口规模 (数量、分布、密度)
第二节 人口构成 (民族构成、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农业和非农业人口) 第三节 人口素质 (身体素质、文化素质)
第四节 计划生育
第五节 姓氏
(有资料的分五节,收集资料有困难的分三节,第二节和第三节可以不设。)第二章 社会保障
第一节 抚恤优待
第二节 社会救济
第三节 农村五保
第四节 农村低保
第三章 人民生活
第一节 家庭收入
第二节 生活支出
第三节 衣食
第四节 住房
(以上各节都要按历史时段设目纵述,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段,即解放以前、农业合作化至改革开放以前的集体生产时期、改革开放以后,着重记述改革开放以后的人民生活状况。但东海县历史有几次大的饥荒,也要很好的记述一下,一是清末庚子辛丑年的大饥荒要带一笔,二是解放前夕的大饥荒,三是三年困难时期。)
第四章 风俗 (可参照县志风俗章,结合各乡镇自己的特色设节立目)
第六编 人物
第一章 人物传
第二章 人物简介
第三章 人物表
(人物志的写法在前面方志体例中已经讲了,这里不再重复。)
附录
(主要选录不便记述于正文的重要史料,可包括以下内容:(1)文献辑存,一是对历史上有关本地或了自本本籍人士之手的重要著作,要录其书名、成书年代、出版及书籍存佚情况;二是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本地典章制度。(2)艺文选录,入选的诗文一般要具备3个条件,一是描写本地或出自本籍人士之手的,二是以前没有公开出版发行的,三是很优秀而且在本地有一定影响的。(3)奇闻轶事,即一些奇异的自然现象,由于奇闻异事在传播在最容易被猎奇夸大,所以对奇闻异事的收录一定要真实具体,时间、地点、发生经过、事态状况等具体情况,都要一一记载清楚。(4)本地党政机关的重要文件选录;(5)故事传说;(6)拾遗;(7)有争议但又有历史价值的历史资料。注意不要把上级文件、法律条文等外部资料记入附录中。)
后记
(主要交代志书的编纂、评议、审查、出版印刷的过程,介绍志书的大致内容和版本,对贡献突出的编纂人员给予表扬,对支持修志的人士表示感谢等。)
乡镇志篇目大纲
序言。序言又称序,居于卷首要位。序依托于书,为书而设,旨在表述该书旨意、体例、写作原委等。其作用有三,一可阐述编者意图,二可评述修志和志书,三可引导读者阅读。序言内容大致可归纳为十方面,即“联系本地自然与社会的古今沧桑”、“畅谈本地在环境、资源和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特点和优势”、“颂扬本地人民的光辉历史”、“指点本地的人文胜事”、“阐释本志编修实践和理论上的创新”、“简介本志内容,预断其功用”、“略述本志编修的组织领导和修志队伍概况”、“对支持与赞助本志编修和出版的集体和个人的谢词”、“敬请批评指正的谦词”。志书多约请领导作序,亦可邀请专家作序。   
凡例。“凡”就是要略,“例”就是规则,发凡起例就是解释全书的要旨和体例。凡例列于志书之前,内容包括指导思想、编纂宗旨、编纂原则、体裁设置、编纂要求、框架设计、材料来源、时空界限、文体文风、篇幅字数、开本版式等重大问题的文字说明。
概述。志书中的概述是全书主要内容和一方基本情况的概括与阐述。一般应该包括建置沿革、境域变迁、人口增减、经济涨落、社会进步、文化兴衰等几方面的内容,反映出一方兴衰大势,尤其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引出发展规律,总结出经验教训,以起到资治育人作用。(具体见基本知识)
大事记。方法及内容见基本知识。
第一篇 自然环境。也可叫地理。内容包括:1、区域建置(地理位置、区域、建置沿革、行政区划)2、环境(地质地貌、气候、水文、自然灾害)3、自然资源(土壤、植被、动物、矿藏、旅游资源)。
第二篇 人口 民族 姓氏。1、人口(发展、分布、构成、人口控制)2、民族(形成、分布、民族经济、民族团结)3、姓氏(家族、来源、分布、发展、附家谱序言)
第三篇   基础设施建设。1、村镇建设(概况、建设规划、宅基地审批、住宅建设、街道绿化、环境卫生,新农村建设、建筑队伍、房产管理、名村选介)2、交通运输(公路建设、桥梁建设、公路运输、路政管理、铁路、水路)3、邮政(网点、邮件、报刊发行、集邮、邮政储蓄、其他业务)4电信(网点、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电报、传真、互联网)5、水利(河道、农田水利工程、防讯抗旱、水产养殖)
第四篇 政治。1、政党(组织机构、中心工作、代表会议、纪检、党务、附旧政党)2、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工作、代表选举及参加上级代表会议名单)3、政府(机构设置、政务举要、信访、村民自治组织、附旧政府)4、政治协商(机构、会议、参政议政、委员产生及名单)5、人民(群众)团体(工会、共青团、妇联、其他团体、附旧帮派)6、政法(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7、军事(军事机构、兵事活动、驻军、兵役、民兵)8、民政(优抚安置、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婚姻登记、殡葬)
第五篇 农业。1、种植业(面积品种产量、良种引进繁育、耕作技术变更、植物保护、农合经济建设)2、林业(植树造林、林业生产、林木保护、林政管理)3、畜牧业(畜禽种类、品种改良、饲草饲料、疫病防治、规模化经营)4、农业机械(农机拥有量、机械化水平、技术推广、农机经销、农机管理)
第六篇 工业。1、发展概况2、行业(电力、机械制造、建筑材料、化工、采掘、食品饮料、纺织、制革、生物制药、造纸印刷、烟草、塑料、其他)3、产品(产品种类、名优产品)4、企业效益(利润、税收等)5、企业选介。
第七篇 商业贸易。1、商业(体制、商品购销、市场建设、企业选介)2、供销合作商业(体制、购销、网点)3、粮油商业(收购、供应、贮运、加工、网点)4、物资购销(经营、管理、网点)5、对外贸易(进口、出口、引进与援助)6、饮食服务(饮食业、服务业、企业选介)
第八篇 财税金融。1、财政(收入、支出、管理、监督)2、税务(税种、税收收入、稽征管理)3、金融(货币、存款、贷款、债券、金融管理、网点)4、保险,分财险和人险(险种、收入、赔付、管理)
第九篇 经济管理。1、计划管理(工业交通计划、基本建设计划、农业计划、商业物资计划、劳动工资计划、教育科研计划、国土规划等)、2、统计(统计业务、统计改革)、3、物价(物价水平、价格管理)4、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管理、工商企业登记管理、商标广告管理、经济合同管理、维护消费者权益等)5、审计(审计权限、审计业务)
(注:以上四篇亦可根据内容合并为经济篇一篇)
第十篇 文化教育。1、教育(体制、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中高招、教师队伍、教学研究、教育经费、学校选介)2、科学技术(科研机构、科技队伍、科技活动、科研成果、学术团体)3、文化艺术(文艺创作、文艺活动、文化场所、图书发行、档案管理、报纸、广播、电视)4、卫生(医疗、卫生防疫、妇幼保健、药政、医院选介)5、体育(群众体育、活动场所、赛事、比赛成绩)6、文物古迹(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雕刻)
第十一篇 社会生活。1、民间习俗(衣食住行游购娱、人际礼仪、婚嫁、丧葬、时令节日、社会新风、禁忌陋习、方言词汇、民歌民谣、传说故事)2、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
第十二篇 人物。(传记、简介、人物表、人名录)人物排序要有标准,或以生卒年月为序,或以姓名笔画为序。坚持生不立传原则。
附录。志书的附录,就是“附于志后以原原本本保存地方文献和珍贵资料的汇录”。其内容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1.重要的地方文件辑存。包括地方党委政府发布的、在本地区有重大影响的地方性法规、规定、文件、命令、文告、布告、通知等。2.重要调查报告、专题研究文章。3.重要的经济与科学资料及其重要数据。4.民间传说、地方掌故、奇闻轶事。5.优秀诗文、对联、民谣谚语。6.存疑考辨、补遗纠错。7、志书编纂经过。
图照。图照是志书七体之一,其作用是形象直观地反映历史和现状,同时又是对文字资料的有效补充。包括地图和照片。地图包含政区图(本镇所在位置)、街道图、地貌图、交通图、镇境略图等;照片包含历史照片和现状照片,包含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图文并茂是志书应当追求的境界。
以上是乡镇志编纂的基本内容大纲,当然不是一成不变的。志书的篇目大纲及记述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或科学设置,有资料的要尽量记述齐全,没有资料的则不可生拼硬造,有突出特色的以及重要内容,则要特别记述。总之,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纂,编出特色,编出亮点。
五、部门志篇目设置应注意的问题
所谓部门志,是以部门为范围,记述该部门各个方面现状和历史的综合资料性著述。编写部门志是为编写地方综合志打基础,是为地方志的专志编写提供素材,同时也是系统反映一个部门的历史变迁和记述其发展的著述,因此,编好部门志至关重要。我县今年全面启动部门志编修工作,确定《交通志》《财政志》《水利志》《民政志》等70个部门编修部门志,《东海地震志》已修好出版。
(一)篇目设置要符合志书特点和体例规范
地方志是以一定的体例形式进行编纂的,部门志是地方志的组成部分,自然也不例外。部门志的记述应以志体为主,辅以述、记、传、图、表、录。即每个部门志的篇目均应体现上述7种体裁,以章、节、目三个层次横排纵写为主。卷首一般设序、凡例、目录、图照等;其次为概述、大事记,概述以述为主,用简明的文字,取其精华,高度概括出全志的内容,大事记用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办法,逐条记述本部门所发生的大事、要事;部门事业各章节为志, 是全书的主体;人物传、人物表及附录一般设在卷尾。
(二)篇目内容要突出部门特色和地域特征
突出部门特色是由部门的性质所决定的,也就是要有专业特色。部门与部门之间所从事的事业和分工不一样,因此不能泛泛而谈,要具有专门性。比如写《水利志》,就要突出写水利、电力的建设情况,写蓄水、引水工程以及电站、电网建设;写《财政志》,就要突出写财政的收入、支出以及预决算管理。同一部门所处的地域位置不同,事业发展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因此,制订篇目不能套抄某些专志或市县志,应从各部门事业的实际出发,从不同的重点和特点出发,从业务的性质、内容和规律来设置章节。在安排总体篇目时,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对于共性,即一般的东西,如机构沿革、队伍建设、人物传记等属于各部门均有的内容,不必罗列过细,避免冗赘、繁杂。对于个性,即部门特色,设章列目则要详细,有的可以适当升格或前移。例如《东海县交通志》, 由于我县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故公路、运输、管理等内容应多写,章下所设节、目要具体,而水路运输较少,铁路内容可写也不多,因此拟订篇目就应根据我县交通事业发展的实际状况略写。但如果是其他县区的交通志,其侧重点就大不一样。
(三)篇目结构要体现整体性与层次性
篇目结构首先要体现整体性。一部志书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拟定篇目时应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类目相宜。除了要记述部门所辖事业的发展脉络,还要对部门内非事业本身的党团组织建设和群众团体活动、职工生活福利和思想文化教育、机构队伍、重要人物和重要往来等方面进行记述。机构队伍可分设行政机构、党群机构、学术机构、队伍建设等,人物可分设人物传、人物表和名人简介。入志标准可以适当放宽,除革命烈士和去世名人立传外,县级以上授予荣誉称号的先进人物、取得中级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以及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包括曾为某一方面有较大贡献的“小人物”等都可以列表入志。其次要体现层次性。篇目是志书的蓝图,篇目设置是否层次分明,标准统一,排列有序,直接关系到一部志书的质量。要分清经纬,采取横排纵写的方式。在章与章、节与节之间,注意内容的并列关系,先后次序,在章与节之间,注意内容的统属关系,形成一个立体的层次分明的统一整体。例如编写公路这一章,可先分为公路建设、公路养护、公路安全3节,公路建设可分农村公路、普通公路、高级公路3个目,公路养护又可分为专养公路、群养公路2个目等等。
总之,一部好的部门志应该成为本部门的“百科全书”和“史书”。所拟订的篇目应能涵盖本部门所辖的各行业,并能从横向、纵向各方面充分展开记述,详记部门的整个历史变迁和发展。凡所从事的工作都能详略得当的记述,客观真实的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四)部门行业志的篇目设置
部门志体例与一般方志体例基本一致,都分门别类,横排竖写,述而不论。部门志篇目设置因记述内容的千差万别,难以提出一个可以让所有部门志统一参照的样本。但部门志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的篇目设置和其他方志基本相似,包括概述、大事记、机构沿革。中间的分叙部分(即主体部分)包括部门的各种职能、业务、党群组织等。不同的部门志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自行确定。总的原则是篇目的设计,包括层次、序列、分类都要充分反映本部门、本行业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归类得当,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任何部门编纂志书,篇目的拟订都必须坚守志体,认真地进行部门情况的研究。反映部门发展全貌,体现部门运行规律,正确处理志书断限及其相关时段的关系。部门志上限一般定至部门成立时始。但有些部门的建立,与此前已经存在的事物和部门,有客观上的联系,可适当追溯,突出反映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体现当代志书的时代特色。县内已经印刷的部门行业志中,篇目设计比较成功的有2014年印刷的《东海县地震志》,既符合体例,又比较简炼。
部门志篇目设计范例
 
ⅹⅹ县卫生志篇目
《ⅹⅹ县卫生志》的编写范围起于卫生事业发端,止于2015年。全志观点明确,史实确切,资料丰富,文笔流畅,再现了ⅹⅹ县卫生事业的历史。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机构沿革
第一节卫生行政机构
第二节县直医疗卫生机构
第三节乡镇卫生院
第四节农村卫生室()
第五节红十字会
第六节其他医疗机构
第二章医疗技术发展
第一节西医
第二节中医
第三节护理
第三章中医药事业
第一节中医药发展梗概
第二节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
第三节中药资源普查与开发
第四章卫生防疫
第一节疾病防控
第二节卫生监督
第三节肿瘤防治
第五章妇幼保健
第一节妇女保健
第二节儿童保健
第三节项目管理
第四节初级卫生保健与计划生育
第六章医药政管理
第一节医政管理
第二节药政管理
第三节课题研究
第七章人事与财务管理
第一节人员管理
第二节工资待遇
第三节职称管理
第四节离退休人员管理
第五节经费管理
第八章爱国卫生运动
第一节环境整治
第二节改水、改厕
第三节“除四害
第四节卫生县城创建
第九章教育文化
第一节教育培训
第二节医学论文
第三节卫生文化
第十章医疗保障
第一节公费医疗制度
第二节合作医疗制度
第三节医疗救助
第十一章卫生体制改革
第一节医药流通体制改革
第二节卫生管理体制改革
第三节新型医改工作
第十二章人物
第一节人物传记
第二节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简介
第三节人物名表
附录
编后记
 
六、志书编纂出版的一般步骤
 
乡镇志部门志编纂工作步骤
1、成立乡镇志部门志编纂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2、制订乡镇志部门志编纂工作方案。
3、制定乡镇志部门志编纂凡例。
4、编制乡镇志部门志篇目大纲。
5、对乡镇志部门志篇目大纲进行评审。
6、召开修志人员会议,全面启动修志工作。
7、根据志书篇目,收集、整理各类材料。
8、对资料进行归类,形成资料长编。
9、分章节撰写志书初稿。
10、主编(总纂)对初稿进行系统编纂,总纂成稿。
11、分章节初步评审,形成征求意见稿。
12、将征求意见稿发至部门单位和有关人员征求意见。
13、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补充、加工、完善,形成初审稿。
14、志书编委会组织有关人员对志稿进行初审。
15、对初审稿评审意见进行认真细致地梳理、归类、吸收,形成复审稿。
16、县地方志办组织专家对复审稿进行复审。
17、对复审稿评审意见进行认真细致地梳理、归类、吸收,形成终审稿。
18、将志稿上报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进行终审。
19、志稿终审合格,上报县政府批准出版。
20、将终审合格志稿报出版社审查。
21、县地方志办推荐志书印刷厂。
22、在印刷厂进行五次校稿。
23、志稿机校、外校,达到质量标准,开始印刷。
24、志书出版发行,举行首发式。
  
 
三大关键
主要领导重视是关键
执行主编称职是基础
拥有合格总纂是要点
 
四项标准(修志人员)
视野(视野开阔、涉猎广泛、纵横驰骋
高度(时代高度、学术高度、志书高度
情怀(热爱史志、热心修志、有责任感
才识(才能学识、文字功底、电脑网络)
 
五个确保
每一句话   推敲
一个数据   准确
一个表格   规范
一个史实   核准
一个图照   确切
 
三个对得起
对得起领导信任
对得起历史和后代
对得起自己辛勤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