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2024-03-28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名郡东海 > 东海山川
走马房山(图文)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1-31 23:45:30

房山一_副本.jpg

 

房山三_副本.jpg

 

房山二_副本.jpg

 

房山四_副本.jpg

 

房山五_副本.jpg

 

房山六_副本.jpg

 

房山七_副本.jpg

 

 

晴朗之日,从锦屏山桃花涧向西望去,如海一般辽阔的平原上,点缀着一座圆锥形的小山包,色如黛青,小巧可爱。那便是房山。

长久以来,每当看到夕阳余晖下的房山时,向往之情便油然而生。215日,机缘巧合,与老搭档四人终得成行。

车到房山,蓦然发现过去看到的房山完全是幻觉,真正的房山其实是东西向一列山脉,分东中西三个小山头,又应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古语了。

从房山中学门前东上,山道宽阔,毫不费力,首先映入眼睑的是下清泉,一眼泉井,水位很低。有水,山便是活的,满山的青松槐树柏树之类,尚能给人愉悦之感。可是更多的是遍地垃圾、累累墓冢,还有触目惊心的开山塘口。据说房山石材较佳,古时便是做磨、砌房的上佳材料,历来多有开采。现如今机械化开采,塘口便密布四周,深坑巨壑,黑尘漫天,也算一绝了。据说上世纪40年代以来,房山历经劫难,先是国共两党在此大战,炮弹削去了山头大量山石、建筑。再到文革期间又遭破坏。因此山上许多古迹都荡然无存了。按照现在的采石速度,估计十年之后,将无法想象了。所谓青山绿水、科学发展,不知从何谈起。

山不高,很快到达山腰。林木间显出一座庵堂来,指示标志为原茶庵所在地。门外山石间雕凿出大肚佛的形象,施以五彩,信众寥落。一株橡树,三干连理,寓意吉祥。

东上中顶,为房山最高峰。沿途石刻遍布,峰顶有钟鼓楼碧霞宫遗址。石刻多为今人涂鸦或补刻,涂鸦者水平低劣,补刻者尚可回味,如碧霞宫会仙台飞来石上天梯鼋石猿石陨石缘石巨石等。庆幸的是仍有不少石刻真迹仍旧保留下来,如万虑皆空天仙顶仙境潮云锅出云洞等。尚有可辨识的菊花或牡丹图、鱼形图、卍字图等图案,较为精美。因手中无相关资料,石刻年代全凭印象判别,错误难免,颇觉遗憾。此外,散布有较多的宣统至民国间民间祭奠祖先的石刻文字,如父母登天蓬莱仙境群仙聚会旌表节孝等,与南城东凤凰山遗存如出一辙,反应出浓郁的地方民间宗教特色和民俗色彩,较为宝贵。

山顶碧霞宫遗址毁坏严重,碎石残砖,黄土荆棘,令人唏嘘。遗址中间遗有柱础一块。北侧山脊遗有战壕废墟,碎石坍塌,迤逦数十米,如今也静静地躺在榛莽之中,散去了昔日的硝烟。

山顶奇石众多,自然造化,千奇百怪,细细品来,颇为愉悦。最为奇特的是潮云锅和出云洞。基岩上支出一块千斤巨石,侧刻潮云锅三字,平视之下,颇有飞来石的意境。等攀上石顶,更觉惊讶,顶部东高西低,低处平坦,中间深凹一直径约30公分的圆形石窝,石窝西边形成流口,整个石窝异常光滑,毫无人工痕迹。世外高人在此趁潮煮云,野食松针,想不羽化飞升恐怕也难。今人仍在东侧补刻潮云洞三字。出云洞在东侧,大石斜倚巨石,石下洞开,可匍匐穿过,上刻出云洞。云雾天气,洞中白云缕缕,变幻莫测,正符合了神仙洞府的意境。不知自古以来多少神仙在此参悟修行,如今来到的多是我等凡尘中人,以及游荡散心自由自在的学生,其中多少奥妙故事已不得而知了。登临制高点,极目四野,房山水库波光粼粼,一碧万顷;农田棋布,房舍星罗,浩淼无际,颇有振衣千刃、濯足万里的豪情。

山顶东侧大石下尚有奇松一株,主干出地即分为三枝,枝枝扭曲盘桓而上,铁干翠盖,洵可玩味。据说旧时东峰下山道正中大石旁有一奇松,枝干匍匐,横斜错落,游人登山必踩松干才可上行,久而久之,松枝愈发盘曲坚劲,现如今也早已香消玉殒了。

下山,经山脊达西峰,小憩放怀亭,原路返回。

 

 

(摘自皂角树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