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2024-03-28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名郡东海 > 历史沿革
海州今昔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4-07 20:19:21

 

 
江苏省连云港市(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历史上,连云港有明确行政建置始于秦代。秦代称东海郡。东魏武定七年(549年)始置海州。元世祖至元二十年(西元1284),改置为海宁州。历经改制,辖区也不断变更。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海宁州复改名海州,属淮安府。海州至此保有州治,相当于今天连云港市区、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辖区比过去小多了。现连云港市,至20115月,辖3个市辖区(新浦区、连云区、海州区)、4个县(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辖区与明代相当。
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青、冀二州置。治龙沮城(今江苏灌云县西北龙苴镇)。北齐移治朐县(北周改朐山,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隋大业初改为东海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为海州。辖境相当今江苏省连云港、东海、沭阳、赣榆、灌云、灌南等市县及新沂、滨海部分地区。元初升为路,后改为海宁府和海宁州。明初复为海州,并省朐山县入州,辖境渐小。清雍正初升为直隶州,辖境复唐宋之旧。1912年改本州为东海县。海州古城始建于梁武帝天监十一年,明永乐十六年,加砌城墙,全长九里一百三十步,高二丈五尺,城有四门,分别为:东“镇海门”、西“通淮门”、南“朐阳门”和北“临洪门”。据考证,四、五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海州地区繁衍生息。自夏商以来,海州隶属多变,几经易名,至北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始称海州,其后一直为历朝府、州、郡、县之治所及东海、赣榆、灌云、沭阳乃至更广阔境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东海名郡”和“淮海东来第一城”之称。海州人文荟萃,先民创造了具有龙山、青莲岗文化交汇特征的史前文化,孔子两次率弟子来海州讲学论道并登山望海,宋朝石曼卿在此留下读书遗迹,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留下大量诗词,李汝珍以海州风土人情创作了《镜花缘》。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4年),海宁府改为海宁州,治朐山县(连云港市锦屏镇的刘顶、磷矿西山一带略西)。属淮安府路。至元二十八年(1292年),设立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海宁州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淮东道宣慰司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司淮安路。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海宁州归吴,属江南行中书省。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海宁州改名海州,属淮安府。元元贞元年(1295)升盐官州,属杭州路天历二年(1329)改名海宁州。明洪武二年(1369)降为海宁县,属杭州府。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复升为州。民国元年(1912)改州为县,直属浙江省。故治在今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海州历史悠久,据最早的历史地理书《禹贡》记载,海州在夏商时期属九州之一的徐州。周朝时,将原来徐州之域分为青、兖州,海州属兖州。春秋战国时期:先属鲁后楚,叫“郯国”。秦置东海郡。西汉东海郡属徐州刺史部。东汉东海郡隶属于徐州刺史部。三国为东海国,属魏。西晋东海郡隶属于徐州。南朝宋明帝泰豫元年于郁洲岛立青州、冀州。齐高帝建元元年,东海郡转属冀州,改名北东海郡。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青、冀二州改名海州。隋文帝开皇三年废郡,隋炀帝大业三年,改州为郡,海州改为东海郡。唐高祖武德四年,海州置总管府,武德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唐太宗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分天下为十道,海州属河南道。唐玄宗天宝元年,改州为郡,海州改为东海郡。唐肃宗乾元元年,改郡为州,东海郡复改为海州。唐昭宗光化二年,海州入吴国。南唐元宗保大十三年,为后周所占。宋太宗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海州属淮南路。宋神宗熙宁五年,分淮南路为淮南东、西路,海州属淮南东路。宋理宗景定二年,海州改为西海州。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升为海州路总管府,后改为海宁府。至元二十年,海宁府改为海宁州,属淮安路。至元二十八年,设立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海宁州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淮东道宣慰司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司淮安路。明太祖洪武元年,海宁州复改名海州,属淮安府。清康熙元年,从江南省分出安徽省,海州属安徽省淮安府。康熙五年,淮安府复归江南省。康熙六年,江南省改名江苏省,海州属江苏省淮安府。雍正二年,海州升为直隶州。,国元年初,撤销海州直隶州,改为东海县。同年4月将东海县地域分为东海、灌云两县,东海县政府驻海州。 19481115日成立锦屏区,,府。19527月锦屏区更名,称海州区。
 
(资料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