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2024-03-28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名郡东海 > 史海钩沉
新海连1910~1948粮价暴涨、货币贬值的岁月及思考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3-07 21:12:45

 

 

粮食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商品之一,是市场物价的基础、农产品比价中心。粮食价格的涨落,关系到人民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安定,它也能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因此,平稳粮价是历代政府维护社会安定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粮油价格变动情况

粮油价格受粮食生产状况和供求关系的影响,在正常年景且政局稳定时,粮价较稳,在遇到各种自然灾害、政局动乱时,粮价往往变化急剧,甚至一日数涨。

1910年(宣统二年)粮价暴涨,小麦价格比1875年(光绪初年)上涨117%,群众生活艰难。

1910523日,新浦爆发了三万饥民哄抢海丰面粉公司的暴动,饥民死伤38人。次日饥民又抢了赣丰油饼公司的大豆饼船和万全酒坊的豆饼船的豆饼。

1912年(民国元年),孙中山虽提出“对于人民所需之食物规定最廉之价”,但由于军阀割据,粮价依然急剧上涨,1929年粮价比1920年上涨了约50%1936年粮价比1934年上涨了约60%

19392月,日军相继侵占海州、赣榆、灌云、东海等地后,为达“以战养战”之目的,大肆收买粮食,致使粮价飞涨。19391月,新浦小麦每斤只有0.096元,到了194011月,每斤突破0.3元,1943-1945年,日军投入大量法币抬价收购粮食,19457月,小麦每斤达到146元,与19391月相比,小麦价格上涨了1520倍。

1945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不顾连年水灾和战乱,滥发纸币,大肆掠夺粮食,以备发动内战之需,致使粮价继续上涨。19458月,小麦每斤134元,到19464月涨至391元。

194654日,新浦、板浦两地千余饥民冲进新浦市西区国民党第八专署存粮处——三井洋行,将800袋待价而沽的山芋干一抢而空。

1947年,30年不遇的水灾袭击苏北、鲁南地区,粮食奇缺,居民抢购粮食,商人乘机囤集牟利,致使价格暴涨。小麦价格在短短8个月里上涨了8倍多。105日新浦“海报”惊呼:“物价飞涨、势态疯狂。只生油一项,5天前每50公斤85万元,现已涨至110万元。”杂粮、小麦、苞米等皆扶摇直上,一日数价。

194712月,中央银行新浦分行发行关金券,更加刺激了粮价上涨。12月底,小麦每50公斤价达到141万元,到19482月,又涨到360万元。民众抢粮事件不断发生,卖儿卖女、自杀惨事日有所闻。

194829日新浦“海报”第二版载:“本市西桥外居民徐维民(原籍灌云),近因生活困难,不得已于昨日,将其四岁幼子出卖与人,仅换得苞米二斗七升”。

1948221日,“海报”第二版又载:“日来物价高涨,贫民无法生活,因而自杀惨事日有所闻。本市河北太平乡一保居民刘洪银(46岁),家中断炊数日,不忍见妻子儿女活活饿死,乃于昨日夜间,用土造盒枪自杀身死,其妻儿整天抚尸痛哭,后经族中凑钱代办衣棺。至晚始行成殓。本市河北富安乡二保(前仓)居民李庆道,因家中生活困难,乃于日前乘其妻不在家中,将其幼子(6岁)以130万元之代价,卖给王某。”

19485月,小麦每50公斤价突破1400万元,到10月,又涨至6000万元,比19458月的每公斤小麦价13433元上涨了4465.6倍。

194811月,连云港地区解放,对粮食价格既靠市场调节,又靠行政统制和国营企业的调剂引导,使粮食贸易价格向着有利于人民生活和社会安定的方向发展。

二、币制、币值变动概况

货币(金钱)是一种特殊商品,它不同于一般商品之处就在于,它是一个社会中每一个行业、每一个机构、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商品。在一个商品社会里,没有任何人、也没有任何商品会对金钱具有“免疫力”。粮食价格的剧烈波动充分反映了货币的急剧贬值,币值不稳也必然反映在粮食等商品的价格波动上面。

19142月,国民政府公布的“国币条例”规定:银元为本位,由天津造币厂开铸本位银币。当时也使用铜元(民国开国纪念币即为铜元),铜元一枚等于制钱十文,银元在初期可换铜元百枚(1000文),后不久即固定比价,一般每块银元可兑铜钱20003100文左右。193511月初,国民政府公布“法币政策实施办法”、“兑换法币办法”,宣布114日起,全国实行新的币制政策。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次年2月又增加中国农业银行一家。同时废止银元本位制,禁止白银流通。但市面上银元,法币并行流通,币值相同无出入。

19392月,日军侵入海属地区,时市面流通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的纸币要联银券,与法币同时使用,其比率为1119446月,市面开始流通伪中国储备银行发行的纸币——中储券,与联银券比率为联银券18元兑中储券100元。市面通行法币、银联券(俗称联合币)、中储券(俗称储备票)。

194510月,市面通行法币,时与中储券的比率为1200,即1元法币兑中储券200194712月,市面开始流通国民政府之中央银行发行的关金券,与法币同时流通。1元关金券等于20元法币。

1948年月8月,废止关金券,又流通使用中央银行发行的金元券,与关金券、法币的比率为115万比300万,即一元金元券可兑关金券15万元,法币300万元。

194811月,海属地区解放,市面流通北海币。北海币与金元券兑换率为:解放初以15元北海币可换100元金元券,以后则为10元北海币兑换500元金元券,1949年市面流通人民币,人民币与北海币的比率为1100,即1元人民币可兑北海币100元。

三、几点思考

我们把粮价波动和币值变动放在一起考察,很容易得出以下几点常识:

1、粮食定,天下定。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价本是经济问题,但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却成为重大的政治问题。粮食价格的涨落,关系到人民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安定。

2.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对民众生活影响惨烈。同样的钱,今天买头牛,明天一袋米,后天就是一根油条了。一天之内,早晚市价都不同,百姓没办法生活。解放前夕,上海主要商品批发物价指数比战前上涨了200多万倍。国民党政府的纸币不值钱了,成废纸了,经济崩溃了,政权也就丢了。共产党面对国民党丢下的“烂摊子”,通过统一财经、“三平保一平”(财政收支平衡、现金收支平衡和物资调拨平衡,保持物价平稳),一个多月后就见了成效,物价就稳定了,对稳定新生政权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毛主席说“不亚于淮海战役”。

3.要使社会安定,必须安定民生;要使民生安定,必须稳定民生所必需的粮食价格;要使粮食价格稳定,必须稳定货币;要使货币稳定,必须稳定政治。

 

 

 

 

 

(摘自《连云港史志》,作者:张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