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2024-03-28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名郡东海 > 史海钩沉
纷纭往事话仲八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5-27 19:07:07

 

 
 
     仲八名兆琚,清末民初苏北鲁南一带驰名的传奇人物,讨过饭,扛过活,为过匪,举过义,做过官家,然民间唯以豪侠讲传。生于赣榆北部仲官河村,排行八,自幼父母双亡,十三岁前流浪为生,后为长工,主家暗中却是土匪头儿,由是见识枪械匪行,渐长成人。
       民间说仲八,不从匪说起,从仗义说起。打仗的时候,有负重伤的,必背起来一块儿跑,绝不丢下。伤得多了,就把伤者夹在队伍中间,自己殿后殊死拼杀,为此好几回差点儿把自己赔进去,终不改悔。枪法又好,百步外能击落悬空铜钱,所以在羽磨山绿林中从青萍之末渐次升为“总瓢把子”,海州一带绿林好汉多心倾于他,也不是偶然的事。
       仲八主事打家劫舍,有个特点,就是“一牛一驴种庄田,酒店油坊欠我钱”,不滋扰穷门小户。在清末那种乱纷纷的年代里,也属“好汉有道”了。有一回被官兵追杀,十三个人伤了几个,队伍就跑不快,而官兵蜂拥蚁聚,愈接愈厉,情势是相当危急的。当时正好跑近了一个村庄,手下的人就急着进村藏匿,仲八反而大呼“站住”,独身向官兵反杀回去,部属只好回头跟着死战。正所谓兵置于死地而后生,在沟坎树林中折腾了半下午,官军又多怕死,他们竟抗到天黑,从野地里跑了。这叫出了敌阵又杀入敌阵,叫人有点儿不可思议。有人问他是不是学了合肥之战名将张文远的战法,仲八却答说:“哪里,这地界儿村镇相连,都是我父老兄弟,官家进了庄,借剿匪的由头烧杀淫掠,不是苦了百姓?我在这里占山头,没给父老办点好事,倒引了无妄之灾,良心何安!”此事当时文人作传中有记载,应该是可信的。
     仲八为绿林,治部属甚严,“有犯奸淫者,察得立斩之,不少贷,无问亲疏”,所以人称“好绿林”,口碑无大恶。一次一个姓尹的贩卖窑货的被仲八的两个侄儿劫住了,跟到他的家里索钱,且有更不轨的行为,那小贩也不含糊,设酒款待,灌醉了两个人,然后找绳子把他们勒死了。事后听说是仲八的侄子,吓得魂飞魄散,自投羽磨山请死。仲八问明根由以后说:“像你这种微利苦人,这俩小子不帮做点善事,倒敲你的骨髓,自己找死,你有什么罪呢?走吧。”反送了小贩子十吊钱,那个小贩的后人还在,可证。
       如果仲八仅是一个好绿林,倒也无须多说,他在历史上留下记录,更多的是因为他在辛亥革命中的义举。一九一一年,武昌革命军兴,辛亥革命爆发,天下云集响应,南方各省纷纷通电独立,脱离清王朝的统治。赣榆境内西南部的农民也多次起事,但都被镇压了。这一年的腊月二十一日,赣榆西、北部的各路英豪齐聚在大吴山天齐庙,议攻赣榆县城。以比试枪法公推仲兆琚为首领,当晚举事。仲以一路精兵在龙王庙打响,然后佯败引清兵尾追出城,两千多农民军在子夜突然分四路发起猛攻,激战了半个时辰,在内线的策应下,很快攻破了城池。知事曹运鹏缒城逃往青口,其他大小三六九等官吏被全数生俘。这是赣榆历史上农民义军夺取政权的一个重大事件。
     仲八入城后,坐大堂,出安民告示,严禁烧杀抢掠,劝商家开业;开仓放粮十多万斤,解牢狱放苦刑犯三百余,处死民愤极大的民团队长周蔗臣和土豪吴宗岐,万众称快。随后委任了原典史杨永太为县长,义军首领孟昭远为副县长,建立了农民政权。为了防止起义军中有人为泄私愤而妄杀索然无辜,仲八又居中调停各方关系,所以城内没有出现大的动荡,至今四乡老人提起这个要饭出身的绿林好汉治事的才能还津津乐道。
     赣榆县反清的农民政权只存在了十三天。曹运鹏脱逃之后投奔了江北新军,由于江苏省的清政权望风归顺改换反清旗帜,曹运鹏又成了革命军中的一员。江北新军都督蒋雁行命海州所驻新军十五协进兵赣榆“剿匪”,青口绅董扩团练、募敢死队,四乡地主武装牛头会也随军出兵,一时赣榆县城“黑云压城城欲摧”。仲兆琚率兵英勇奋战,由于海州军政支部长王佐良往山东请沂防营助攻,激战数日,农民军伤亡也很大,仲于是派杨永太去青口以不再炮击、入城后不烧民房为条件谈判,正月初三撤离了赣榆城。后各路义军多被牛头会和官府联合捕杀,唯有仲八的队伍在城内期间只注重收集枪械弹药强化武装,于珍宝金银一无所取,战斗力极强,牛头会也不敢动,因此保全了。
后来,仲八又与官军周旋多次,曾于塔山将来进剿的海州官兵引至打狼沟,切断退路,官兵想用三门迫击炮换取生还,仲八说:“丢了炮你们也活不成,带走吧,以后不来赣榆捣乱就行。”遂解围。
     几乎所向无敌的海州绿林“总瓢把子”仲八的去世却很缺乏轰轰烈烈的色彩。他在后几年接受了招抚,任淮北总巡,军需供给官府不拨,日子很难过,便又重操故业。一次枪战中,一个部属误杀了自己的首领,仲八闻报后只道句“以后再说”,部属疑仲兆琚日后欲治死罪,就暗枪先打死了他。仲八的行状于是到此为止。
     但他的豪侠却在百姓中愈传愈广,以至某些事情蒙上了神秘色彩。鼓书艺人将他的事情编成了一套鼓书,名《海氛传》,在苏北鲁南一带广为传唱。至于鼓词何以名“海氛”,众说纷纭,无以确证,待考。
 
 
摘自《江苏县邑风物丛书·赣榆》  作者:李绿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