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2024-03-28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宣传教育 > 文史资料
[烈士风采]——陈儒柱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1-02 20:25:31

陈儒柱,男,1918年出生于沭阳县李恒乡高元村陈庄。小时候在村里读私塾,受启蒙教育。不平的社会和贫寒的家境使陈儒柱从小就饱尝了人世的艰辛。

19377月,芦沟桥事变爆发,他毅然投入到当地的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并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他编写、散发抗日救亡的标语、传单和小报,利用逢集等场合广为张贴、散发,宣传抗日形势,揭露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唤起广大民众奋起与日寇作斗争。这时期,他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刊和革命书籍,探索和追求革命真理。他认识到要实现救国救亡的理想,改变不平等的剥削制度,必须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陈儒柱斗争坚决、思想进步,1939年初,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不久,陈儒柱被组织上调到灌云县司法科工作,任副科长。司法工作担负着保护和团结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打击敌人的重要任务。为此,他不畏艰险、忘我地投入工作。陈儒柱走村串户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司法政策,发动广大群众开展抗日斗争。他注意严格区分敌我界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和打击一小撮汉奸走狗。他向开明绅士讲清抗日救国的道理,争取他们抗日,对少数顽固不化的恶霸、汉奸,陈儒柱与他们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由于不知疲倦地终日奔波劳累,,陈儒柱身患严重的胃病和肝病,疼痛起来,走路和吃饭都很困难,经常发烧,身上虚汗淋漓。领导和同志们多次劝他休息治病,但陈儒柱每次都婉言谢绝了。他说:“我不能休息,还有许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干啊!”就这样,陈儒柱咬紧牙关,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全身心地投入司法工作和抗日斗争,多次受到县政府的表彰。

19466月后,国民党军队开始进攻灌云,敌人四处烧杀抢掠,疯狂报复,形势十分危急。为了避敌锋芒,根据淮海地委指示,灌云县组织一批干部北撤山东。根据县委安排,灌云干部队由王集区委书记赵明任队长,陈儒柱为副队长。接到任务后,陈儒柱和赵明立即带队转移到山东。

19472月,根据淮海地委指示,陈儒柱和赵明带领灌云干部队返回灌云继续开展原地斗争。20日,灌云干部队与一起返回的东海、潼阳等县干部队,在途经东海县安峰山时,遭到国民党军二十八师和东海、沭阳等国民党县大队的突然合击。面对强敌包围,陈儒柱和赵明立即组织灌云干部队突围。由于不熟悉地形,加上敌人的严密封锁,几次突围都未获成功。于是,赵明让陈儒柱带领大家原地待命,自己带人前往附近村庄侦察敌情。在侦察时,赵明遭遇敌人,不幸牺牲。陈儒柱便指挥大家重新开始突围,他们在一芦苇荡里与敌激战数小时,终因敌众我寡,陈儒柱负伤被捕。

陈儒柱被捕后,敌人将他押至沭阳县的感化所。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守口如瓶,丝毫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和党组织机密。后来,由于叛徒出卖,陈儒柱身份暴露。敌人许以名利引诱,企图让他说出灌云县党组织和干部队的情况,被陈儒柱严词拒绝。接着,敌人对他动用酷刑,陈儒柱被打得遍体鳞伤,但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只字不吐党的机密。

敌人无可奈何,假意释放已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陈儒柱。在被家人抬回家的途中,伤势过重的陈儒柱就停止了呼吸。时年2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