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2024-03-28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宣传教育 > 文史资料
[烈士风采]——柏干友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1-02 20:30:35

柏干友,男,1912年出生于东海县青湖镇王朱洲村一个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任王朱洲村民兵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磨山区武工队队员

在抗日战争时,王朱洲、代邑、涝枝等地属海陵县磨山区。在磨山区公所领导下,王朱洲村有一支精干的抗日民兵队伍。队长就是柏干友。他们经常活动在三个朱洲(王朱洲、阚朱洲、东朱洲)、磨山、东西连湾、前后代邑、大小涝枝等地,不断地打日寇、抓汉奸、摸据点,给敌人以有力地打击。敌人把他们看成是眼中钉、肉中刺。

经过几次战斗,柏干友感到当务之急需要扩大民兵队伍,而眼下最紧缺的主要是枪支。柏干友心想,要想扩充枪支,只有一条路,那就得到敌人手里夺。他把自己的想法向大家一说,个个赞同。经过周密计划,柏干友制定了智取枪支的方案。

19457月的一天,柏干友带领民兵装扮成商人,趁夜赶到敌占区海州外围的马庄。柏干友安排几名民兵在外放哨,自己带领柏干伟等几十名民兵以敏捷的动作,很快抓获一个舌头。柏干友将这个舌头押到一个偏僻的地方,问清了枪支存放的地点,然后直奔藏枪的地方。按照舌头所说,在高粱堆里用铁钩一共钩出了十几支枪。他们扛上枪,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了马庄。当时敌人封锁很严,那天正好下着大雨,民兵们把枪挎在肩上,外边穿着蓑衣遮盖起来。就这样大摇大摆地离开了海州敌占区。

1945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驻扎在陇海铁路东段沿线的10多个据点,里面住着2000名日寇和1500多名伪军,仍然不向我抗日武装投降。我陇海抗日武装全力以赴向石湖、阿湖、白石岭、陈栈、董马庄、牛山等11个据点发起全面猛烈进攻。一天,磨山区公所接到海陵县武装委员会的指示,要求磨山区抗日武装配合县里组织的武装队伍袭击敌人的军用火车。柏干友率领的民兵队伍奉命参加。

柏干友带领全体民兵连夜出发。经过几个小时的急行军,到达了约定的地点,与其他抗日武装会合。会合后,柏干友和民兵们又在向导的指引下,赶到白石岭。在白石岭,他们破坏了铁路上的桥梁、撬翻铁轨、砍断电线、剪断电话线,然后迅速撤到铁路两侧沟底,埋伏起来。不一会儿,一列日寇的军用火车奔驰而来,驶到桥头,就像断了气的蟒蛇翻倒在路基的一边。柏干友等民兵们犹如猛虎下山,冲向敌人的火车。在火车上,没被撞死的敌人,还没有清醒过来,就被击毙,或被俘虏。这次战斗打死打伤近百名日寇,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军用物资。

1945年秋,柏干友带领民兵们在王小埠与残余日寇作战时,肩部被炸伤,组织上决定安排他在后方治疗。柏干友说:“这点伤算什么呀?只要能把那些吃人的野兽消灭光,我就是死了也值得。”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背信弃义的国民党反动派把刺刀指向了我广大军民。在这种形势下,磨山区成立了武工队,柏干友担任一分队队长。19475月,海陵县委号召各地方武装以积极主动的进攻精神开展对敌斗争,保卫麦收。磨山区副区长兼武工队长陈晓村亲自带领区中队(此时武工队改名为区中队)38人驻守在阚朱洲村前的一片洼地里,日夜保护小麦,不让国民党抢掠。由于敌特告密,612日晨,区中队被从沙河和河南区(今青湖一带)来的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及还乡团近1000人团团包围。敌人的枪弹和手榴弹疯狂地向我区中队袭来。敌众我寡,形势十分危急,柏干友果断地说:“我来掩护,你们快向外突围!”但大家左冲右突,终因敌人火力太猛,冲出去的仅有13人。在突围中牺牲8人,柏干友、王公伦等17人不幸被捕。

柏干友等17人被押到沙河国民党指挥部,敌人知道柏干友是区中队的骨干,企图先从他身上突破。开始,敌人对柏干友进行引诱,对他说:“如果你保证以后不再为共产党做事,就可以保住你的性命。” 柏干友义正辞严地说:“你们一天不消灭,我革命就一天不停止。”敌人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用皮鞭抽,用铁棍打。打昏了就浇冷水,苏醒后再打,但柏干友咬紧牙关,始终不屈服。柏干友和其他被捕的同志在狱中坚持斗争一个多月,受尽了严刑拷打。但个个都坚贞不屈,敌人一无所获。敌人眼看自己的末日就要来临,便将王公伦、王文龙等人先后活埋了。然后,气急败坏的敌人又继续威胁柏干友说:“如果你还不投降,他们就是你的下场。” 柏干友高声喊道:“怕死不革命,革命不怕死。头掉了也不过是碗大的疤。”大骂敌人:“你们这些混帐东西,我看你们还能横行几时。你们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啦。”敌人恼羞成怒,用乱棍将柏干友打死。

柏干友为了人民的利益英勇牺牲,他的英名与磨山同在,人们永远缅怀这位勇敢坚强的革命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