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2024-03-28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宣传教育 > 文史资料
[烈士风采]——吕祥璧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1-22 17:01:39

196733,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吕祥璧同志,为了挽救四名小学生,竭尽全力勒住疾驰的马车,没想到车翻入沟中,头部被车身砸中,身体压于车下,终因伤势严重,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年仅22岁。在生死危急关头,毫不犹豫地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英雄的精神代代相传,滋润着时代,滋润着历史,滋润着人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种精神来源于哪里,对后人又有怎样的教育意义?

                                                  ——题 记

毛主席的好战士

吕祥璧,1945年出生在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鱼泉乡(今赤城镇)屏风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7年读小学时曾英勇地跳入水中救起落水女学生吕玉泉。毕业后回社当兽医,为抢救集体病猪昼夜守护在养猪场,还抢救过跌下山岩的放牛娃。          

19663月,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驻江苏东海县白塔埠空军3578部队警卫连战士。

穿上新军装的吕祥璧既激动又自豪。第一个夜晚,战友们都睡了,宿舍里不时传来轻微的鼾声。吕祥璧却兴奋得毫无睡意,怎么也睡不着。他悄悄地坐起来,披上衣服,借着部队大院照进室内的微弱灯光,打开日记本写了起来:“现在我也是抗大的一名学员了。军队是一个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我要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改造思想,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第一次领津贴,他没有用来改善自己的伙食,也没有购买心仪已久的物品,而是迫不及待地赶到七里以外的镇上购买毛主席著作。那天适逢大雨,他拿上雨具就要出门,战友们劝他雨停了再去,他笑着说不行呀,毛主席的书人人都爱读,买的人多,我怕去晚了就买不到了,说着就冒雨出发了。镇上书店很小,买书的人又多,果真如他所言,等他赶到时,书已卖完了。他只好带着遗憾回去了。谁知连去四次都没有买到。书店同志见他如此执着,非常感动,说下次专门为他留一本,一定不让他再跑空趟了。在书店同志的帮助下,第五次他终于拿到了渴盼已久的“宝书”。

回到部队后,他就如饥似渴地学了起来。白天要忙工作,他就利用晚上时间,争分夺秒地学习。一天深夜十二点半,副班长下哨回来,发现吕祥璧还在俱乐部里学习,就问他为何不早点休息。吕祥璧说,想再看会儿书。这一看又是半个多小时。回到宿舍后,他还沉浸在刚才的阅读中久久不能平静,这种激动的心情让他忍不住想写点什么。于是,他又悄悄穿好衣服,打开日记本写道:我刚才学习了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深刻地领会到了,我们是人民的军队,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我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当好一个勤务员,给人民掌好枪杆子。党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坚决和敌人斗争到底。写好后正待搁笔,似乎少写了什么,又匆忙补道:工作可以放假,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能放假。耽误一分钟,也是最大的损失。

吕祥璧高中毕业,在班里识字较多,为了让更多同志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他主动当起了讲解员,带着大家读毛主席的文章,解读毛泽东思想的内涵。遇到难以理解的语句,大伙儿就发挥集体的智慧,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众人拾柴火焰高,一场讨论下来,不但解决了疑惑,还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大大提高了理解文章的能力。吕祥璧还鼓励大家把自己的想法、感悟写下来,不时互相交流。他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以后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以后就是两种思想。他这个形象的比喻大大地激发了大伙儿的学习兴趣,班里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高潮,对毛主席思想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全面了。

战友们越发高涨的学习热情,让吕祥璧难掩喜悦的神情。那些天,宿舍里总能听到他哼唱着欢快的小曲儿,他欢快的情绪感染了班里的每一个人,有同志提议道,让吕祥璧每天都带着他们唱歌,早晚各唱一首,早上的作为迎接全新一天的序曲,晚上的作为进入梦乡的小夜曲,战友们一致同意。见大伙儿高兴,吕祥璧爽快地答应了。他们选定的歌曲是《东方红》和《大海航行靠舵手》,从此,每个早晨和夜晚,吕祥璧班里都会飘出五线谱的优美旋律。充满激情的歌声,仿若天边的启明星,正在召唤着黎明的来临。

部队里的先锋模范

吕祥璧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他的衣服坏了,袜子破了,他总是自己缝补,补好后继续穿用。针线活是细活,针细如丝,女性做起来都有困难,更何况是持枪握剑的军人。有好几次,他在补衣服时,纤细的小针都调皮地从手中滑落,只留一根线,一端连在衣服上,一端垂在半空。每当这时,他都要弯下身,在地上细细寻找,找到后重新穿孔走线,继续缝补。战友们看他补得辛苦,就劝他别补了。他说补补还能穿。战友要帮他寻找掉在地上的针,他不让,让战友早点休息。战友心疼他:“说你就不累吗?”他呵呵地笑了:“说我补好就睡。”战友们不再坚持,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

吕祥璧的举动再次感染了战友,战友们以他为榜样,也试着补起了破旧的衣服袜子。有的战友实在拿不住针,吕祥璧见状,就主动替他补了起来。吕祥璧边补着衣服,边和战友们聊着天,他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件衣服能穿九年哪。有同志问,那部队给发的新军装咋办呀。吕祥璧说,捐给国家呀,我们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我们一人给国家减少一点负担,就能给国家减少一大笔负担,就能帮助我们国家早一天度过难关,让人民早一天过上好日子。吕祥璧再次兑现了自己的话,他把新发的两套军装全部上交给国家,自己穿补过的衣服。润物之雨无需有声,在他的影响下,战友们纷纷把新衣服捐给了国家或是需要帮助的人。

干一行爱一行是吕祥璧的本色。不论在什么岗位上,他总是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和吕祥璧一起参军的有15个人,到驻地后,其他人都被分到了雷达营,唯有他被分到警卫连站岗。有的同志为他叫屈,说站岗又苦又累。他听后说,苦是锻炼的好机会,干革命就要有不怕苦的机会。

一个漆黑的夜晚,大雨如泼,吕祥璧紧握钢枪,坚守岗位,挺立在机场停机坪旁,全身都湿透了。带班的同志看到后劝他到屋里避避雨。他说:“衣服湿了可以晒干,武器湿了可以擦干,如果飞机被敌人破坏了,就要给国家造成损失。与国家遭受损失相比,淋点雨算不得什么。当晚下哨回去后,他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是来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把这样大的财产交给我了,也把胜利果实交给我了,也把枪杆子交给我了。千金重担,我要承担起来。不管白天、晚上上哨,要提高警惕,看好人民的财产和先烈交下来的胜利果实,这才对得起党和人民呀。”同志们得知这件事后,深受震动,亲切地称他为“哨兵的榜样”,并以实际行动纷纷向他学习。

他贴心的话语和执着的举动总能让人在夏日感受丝丝凉意,在严冬感受阵阵温暖。有个同志说,炊事员是伺候人的,工作太累又不太光荣。吕祥璧得知后,主动找那个同志谈心,他说,毛主席说过,革命工作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低人一等的思想,没有低人一等的工作。那个同志听后面露愧色,他说,你说得真好,真有道理,我怎么就想不到呢?吕祥璧说,我以前也不懂这个道理,是毛主席的书告诉我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多读书,多读毛主席的书,才能明白道理,少犯错误,少走弯路。这次谈话以后,两人成了好朋友,灶房里,路灯下,操场边,经常能看到两人读书、交流的场面。

为了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主动要求到炊事班去。当炊事员,最大的困难时夏天烧火,冬天洗菜。夏天,太阳火辣,气温高达三十八九度,灶房里更是突破了四十度。外面烈日晒,里面烈火烤,灶房犹如一个“大火炉”,人在里面仿佛能被融化了。为了让其他同志少受酷热的折磨,吕祥璧主动请求烧火。他从早到晚穿着一件水淋淋的汗衫,在灶下忙个不停,再苦再累,他始终咬牙紧忍,他知道,他在灶房多待一分钟,其他同志就能多凉爽一分钟。不几天,他的前胸、后背、脖子、头上都长满了痱子,奇痒无比。同志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强行把他拉了出来。冬天,寒风凛冽,气温降至十度以下,洗菜成了最令人打颤的一件事,这时,吕祥璧又身先士卒,主动承担起了洗菜的任务。零下十几度的洗菜池如同一个“大冰窖”,吕祥璧每天都要洗几百斤菜,手指头冻得像胡萝卜,手背上冻裂的血口子冒着串串小血珠子,但他从未叫过苦。他就是这样,心里永远装着别人,很少想到自己。同志们在感动之余,纷纷效仿吕祥璧,尽自己所能多做贡献。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吕祥璧也不忘业务训练,时刻为上战场准备着。在炊事班期间,因工作繁忙,训练时间少,他就利用中午或晚上时间练习训练投弹刺杀、射击。手臂练肿了,就以雷锋精神激励自己坚持苦练。开始投弹时,他只能投二十多米,以后投到四十多米远。第一次实弹射击,他获得了及格的成绩,同志们都为他高兴,说第一次就能射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可他却严厉地责备自己,说打跑了一发子弹,在战场上就等于放走了一个敌人。从此,他继续苦练,终于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在炊事班期间,恰遇连部种植员回家探亲,连部临时指定他管理一个月菜地。因他生长在农村,有农作物种植经验,管理起菜地来可谓是得心应手。很快,菜地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呈现出一片蓬勃生机,连部领导十分满意,遂决定由他来管理菜园子,负责为部队种菜。这年秋后,正当吕祥璧遇到难得的休闲之时,连部饲养员要求请假探家,连部又决定让他接替饲养员为部队喂猪。喂猪的活对吕祥璧来说并不陌生,入伍前,吕祥璧在农村经常割草喂猪,只是猪的数量少,易于管理。在部队里喂猪,情况就不一样了,少则几头,多则十几头甚至几十头。猪一多,就存在一个管理问题,猪也有性格,有的温顺、有的暴躁、有的倔强、还有的爱“惹是生非”。面对众多的猪,需要了解每一头猪的具体情况,最重要的是要了解猪的生长状况和健康状况,做到胸中有数。一段时间以后,猪圈里的猪渐渐增肥上膘,连领导看到这种情况,对吕祥璧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决定吕祥璧继续留任饲养员。

当饲养员,就必须解决好猪的“口粮”问题。当时,猪“口粮”的主要来源是战士们的剩饭剩菜和上级拨下来的饲料,随着猪数量的增多,这些渐渐满足不了猪的需要,吕祥璧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解决猪食不足的问题。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一穷二白,解决人的口粮尚有困难,就别说猪的“口粮”了。当时,人的口粮实行定量供应,普通民众是每人每月29斤,学生每人每月35斤,军人每人每月45斤,猪与人争粮的矛盾很突出,毛泽东主席就此问题提出:“猪的饲料是容易解决的,某些青草、某些树叶、番薯和番薯叶都是饲料,不一定要精料,尤其不一定要用很多的精料”。因此,急需找到可以代替猪饲料的粗饲料,可是未经加工的粗饲料,猪也不爱吃。经多方请教和多路打听,吕祥璧了解到,饲料经发酵处理后,猪特别爱吃,于是,吕祥璧便开始学习饲料发酵技术。

经联系得知,县畜牧局能够为猪制作经济实用的黑曲霉醣化饲料。吕祥璧多次骑自行车几十里到县畜牧局咨询、学习醣化饲料的制作方法,为了更好地掌握发酵技术的要领,他还多次到酱油厂、酒厂观摩,向一线工人师傅学习发酵经验和发酵技术,同时,他还借阅大量有关发酵方面的资料学习,结合实际,使自己把对发酵技术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看起来容易干起来难,当吕祥璧在自己的部队搞黑曲霉醣化饲料时,始才发现既缺仪器,又缺设备。他只好白手起家,自力更生。没有平皿就用菜盘代,没有试管就用旧药瓶代,没有保温箱,就用木板钉个箱子,安上灯泡加热培菌。功夫不负有心人,有耕耘,必有收获。三个月后,吕祥璧终于亲手制成了黑曲霉醣化饲料。

成功的喜悦令吕祥璧非常振奋,连日来,吕祥璧一直在思索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能不能让制作饲料所需的40天发酵周期进一步缩短。带着这个想法他又投入到饲料的发酵试验之中,边琢磨,边实践,对工作的投入,一般人是望尘莫及,可是,一次次的失败,让吕祥璧陷入长时间的苦思冥想之中。一天,吕祥璧的脑海里突然闪现出农村做“豆瓣酱”的场景,他想,这不正是利用发酵原理制作农民喜欢的日常调味品吗!受此启发,他重新开始试验。半年后,一种制作简便且具有酸、甜、软、熟、香并带有酒味的新曲种试制成功,且发酵周期缩短为7天,其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黑曲霉醣化饲料的标准。这一次成功使吕祥璧的自信心大增,他决心再进一步,用稻糠和麦麸代替粮食进行“曲种”试验。试制之前,吕祥璧充分做好了不惧失败的思想准备,他还风趣地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一试就能成功,都是从反反复复的探索中取得成功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以过去的成功经验为依托,通过不断调整技术参数和不断改善试验条件,终于成功研制出以稻糠和麦麸为原料的发酵新技术。

做饲养员时,他不怕脏、不怕累,把猪养得健康结实。一个风雪之夜,有一头母猪要产崽,为了小猪们在落地的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护理,他硬是在猪圈里守了两天一夜。小猪们出生了,他兴奋地像个孩子,帮助猪妈妈给小猪们喂奶,又取来稻草给小猪们取暖。在他悉心的照顾下,小猪们被料理得活蹦乱跳,煞是喜人。吕祥璧还经常去部队农牧场拾捡烂菜叶回来喂猪,他说,烂叶子人不能吃,但猪能吃,猪吃了菜叶就会少吃粮食,这样就能为国家多省点粮食。朴实的话语,让战友们得到了一次生动的勤俭节约教育。这一细节,为他赢得了“有心人”的赞誉。

当保管员时,他把各项工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当同志们需要某样武器或工具时,他总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并交给所需之人。当送还时,他又能准确及时地检查好并物归原处。看到他工作如此负责高效,同志们又饱含敬意地称他为“红管家”。一次,几个战友到生产队豆腐坊参加劳动,到仓库去称豆子,一不小心,把麻袋拉开一条小口子,有几粒豆子撒在地上,那几个战友没有主意,推起车子就走了。他们回头一看,发现吕祥璧正蹲在地上,一粒一粒地捡起来。几位战友停了下来,劝他道,不好捡就算了,不就几粒豆子嘛!他笑笑说,这几粒豆子来之不容易,农民不知流了多少汗水才换来的,不能不要啊。听了他的话,几位战士面露愧色,纷纷过来一起捡了起来。

吕祥璧就是这样,无论从事哪种工作,总是全身心投入,似乎不知疲倦,不知困难。有人说,他有种永不疲倦的精神,他这样回答:“在革命的道路上,我要做一个负重的火车头,绝不当轻松的旅客。”

战友们的贴心人

吕祥璧对同志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把为战友做好事,同样看作是最实际的为人民服务。他对同志热情耐心,先人后己,想同志所想,急同志所急,总是让同志多休息,自己少休息。

他当警卫员时,不仅自己坚守岗位,而且经常帮助生病的同志站岗。在炊事班,哪里活苦,哪里活累,他就出现在哪里。为了方便同志,他经常把开水送到各班。遇到战友生病或外出,他就顶班上岗。连队里不管谁有了病,他都送水送饭。他把关心、爱护别人当做自己最大的幸福。繁重的工作让他日渐削瘦,但他却干劲十足。他说:“我是来干革命的,就是要把全身的力气贡献给党和人民,能为大家做点事情,我体会到了做一名军人的价值和尊严,我很高兴。”

吕祥璧平时关心爱护同志胜于关心自己,在遇有危险地时候,更是挺身而出,把个人安危抛之脑后,把同志的安全放在首位。1966618日中午,一场罕见的龙卷风突然袭击了部队所在驻地。霎时间,乌云滚滚,从四面八方翻卷而来。云层越来越低,几乎要贴着地面,整个天空就像一只倒扣过来的黑锅,紧紧压在人们头上。风卷起地上的树叶、杂草满天飞舞。沉闷的雷声在远处轰鸣。一场狂风暴雨就要来了。飞沙走石,砖瓦横飞,冰雹倾泻,情况十分危急。正在伙房帮厨的吕祥璧转身就往楼里冲去,一进门就看到连长被砸昏在楼梯的拐角处。吕祥璧一个箭步跃上去,把受了伤的连长背了下来,安置在安全的房子里,并撕下自己的衬衣为连长包扎。然后,又冲到楼上抢救其他受伤的战友和枪支弹药。在抢救战友的过程中,他脚上被钉子扎破了,脚腕上划破了四寸长的大口子,鲜血直流,可他全然不顾。为了同志们的生命安全,为了国家财产不受损失,他奋力抢救,充分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舍己为人、英勇无畏的崇高精神。

共和国的好儿子

从穿上军装,迈进军营的那一刻起,吕祥璧就暗下决心,要做一名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他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努力从思想上与传统旧观念决裂。他说刀不磨生锈,道不走长草,革命战士不斗私心就不能进步。他一有问题就主动亮出来,请同志们批评指正。他说,鼻子尖上的灰自己最不容易看到,经别人一指就亮堂多了;多一个人知道自己的私心杂念,就多一个人帮助自己进步。打篮球的人总以为自己的动作好,其实场外的人看得才清楚。

吕祥璧前后共写过七次入党申请书,他十分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他心目中,党就是纯洁无私、崇高奉献的象征,凡是带有一点私心杂念的人都不够入党的资格。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感到入党很光荣,我非常想加入党组织。但我越想越觉得条件不够。一个党员头脑里,只能有一个“公”字,不能有半个“私”字。我还有私心,带着私心入党,就对不起党。也就失去了入党的目的和意义。我要努力作一个真正无私的共产党员。人帮助自己进步。

吕祥璧把日记当做反省检查自己的阵地。在日记里,他有过多次严厉的自我剖析:

一九六六年七月二十二日

雷锋呀,我今天看了你的日记,有说不出的心情。你在过去受尽了三大敌人的压迫和剥削,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共产党和毛主席,把我们救了出来。你生在苦中,长在福中,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在平凡当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来。你真照毛主席的指示做了呀,你真是黄继光、董存瑞式的英雄。你为祖国、为人民献出了你的青春,我是非常感动呀!你放心,雷锋同志,我向你提出保证:

1 坚决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学用结合,以你为榜样,对同志,对工作,对人民,对敌人。

2 努力学习,改造思想,一定把“我”字去掉,处处把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

3 说到做到,一定不放空炮。

4 坚决保卫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革命果实。

吕祥璧学雷锋最大的特点就是言行一致,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在连队,他是“业余修理员”,连队的桌椅、门窗坏了,他主动修好。在医院住院,他是“劳动休养员”,帮助重病号打水、端饭,协助医护人员扫地、刷痰盂。出差途中,他是“义务勤务员”,扶老携幼,急人所难,好事做一路。在部队驻地,他是附近军民小学和白塔小学的“校外辅导员”,经常给小朋友们上政治课,讲革命故事,还用自己的津贴费给学校买了许多宣传革命英雄人物的书籍。他像雷锋那样闲不住,有空就为群众做好事。一次,连队驻在农村搞生产,他发现村里有一户老两口年老体弱,生活困难,便在生产之余,每天为老人家挑水、劈柴、整理卫生,临走前还起早贪黑为老人家挖了个大菜窖。他也像雷锋那样,做好事不留姓名。经常周围农村帮助这家买粮,帮助那家挑水,可群众始终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直到吕祥璧同志牺牲后,很多乡亲们来瞻仰烈士遗容时,才认出那位像雷锋一样做好事不留名、乐于助人的解放军战士就是吕祥璧同志。

 

一九六六年七月二十四日

今天学习刘英俊事迹之后,我是非常难过。他的年龄比我小,为什么做了这样动人的事情来呢?在关键的时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呢?这都是他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树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想到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财产,才作出这些事情呀!他经常以雷锋、王杰等英雄任务为榜样。现在我已当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以一定下决心学习他,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学习他努力学习,改造思想,宣传毛泽东思想,学习毛泽东思想。

刘英俊同志,你放心吧,我一定接过你的书、笔和日记本来,努力学下去,写下去,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日

既要来干革命,就不要有私心,不要怕辛苦,不要怕困难,不要有一点一滴不符合人民利益的思想,要是有这一些思想,就不算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我认为:活着是为了工作,更好地干革命。干革命就要全心全意,来不得半点虚假,来了半点虚假就不算干革命,更不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有些时候工作繁重了一些,心中就烦躁,不高兴,这算不算全心全意地干革命呢?干革命要讲安逸,那还算什么干革命呢!我坚决要把想安逸的资产阶级思想去掉,不要它在我的脑子里扎根。坚决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我的头脑,像32111钻井队那样印在脑子里,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真正成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九六六年十月×日

今天蒋厚禄同志对我的帮助,我为什么没能及时接受呢?他叫我不要把大米饭拿出去,拿出去不一会儿就凉了,凉了后同志们吃了就要生病。我当时没有听他的话,端起盆来就走了。像这样做怎么符合毛主席的教导呢?我今后一定要改正,要照毛主席说的去办。毛主席说:“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蒋厚禄同志今天说的就是对人民有好处的话,我为什么没听呢?这是我的不对,今后坚决要改正。要是不改正,就像这样做下去,就会给党和人民带来很大的损失。

一九六七年一月二是二日

    今天晚上,因为我阉猪,身上非常难受,脚手都没有力气。但是,磨面的箩底坏了,是明天白天来干,还是今天晚上把它干好?今天晚上干,人很累。一下,毛主席的话在我耳边想起来了:不怕疲劳,不怕牺牲,连续作战……毛主席的话在我身上添上无穷的力量,我就立即去干,直到把箩底干好,上进去试了车,才回来睡觉。完成了任务,心里很高兴。

    一九六七年三月二日,就在牺牲的前夜,吕祥璧第七次写了入党申请书:

我入伍之后,经过党的培养和教育,同志们的帮助,自己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狠斗私心,改造思想。我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们的中流砥柱。它的目的是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全世界受苦受压迫的人民都求得解放,过着幸福的生活。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我有了党的直接领导,更好地学习毛主席著作,时常牢记去掉自私的“我”字,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安排。不管在什么困难和紧要关头,头可断,血可流,党和人民的利益不可丢。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作为第一生命。经常以革命英雄作为自己的榜样,经过党的培养和教育,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完全彻底地为中国人民和世界受苦受压迫的人民服务。

读一辈子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永远跟着党干一辈子革命。拿自己的一生,来保卫党,保卫毛主席,保卫新中国,为人民的幸福安康奋斗终身。我要坚决和敢于来犯的美帝国主义斗争到底,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吕祥璧生前在日记中写道:我一定要把我全身的力气贡献给党和人民……人民要我去死,我就挺身而出,给党和人民作出一点贡献。吕祥璧就是这样去做的。人们永远忘记不了这个壮烈的时刻。

    1967年3月3下午,天空阴云密布。临时调到部队农牧场工作的吕祥璧兴冲冲地牵来青灰马,套上铁板斗车,装上待修的农具,驾着马车去白塔埠镇修理农具,支援农村春耕生产。早在二月二十二日《中共中央给全国农村人民公社贫下中农和各级干部的信》发表时,吕祥璧就激动地说:“党中央的信,传来了毛主席的声音。这表明毛主席最关心贫下中农,最信任我们解放军。我们作为人们子弟兵要马上行动起来,全力支持农村春耕生产,确保粮食大丰收。”于是他就从仓库里清理出待修的各种农具,不分白天黑夜,紧张忙碌加班加点抢修。现在他又把自己修不了的农具送到镇上铁木业社修理。

四点半左右,吕祥璧在送修完农具之后,为了不跑空趟,他又主动去东海八一拖拉机修配厂把焊修好准备改作粪罐的六个空油桶顺便捎回部队。

    在八一厂门前装桶时,刚刚装了第一只,因马车铁皮拖斗和油桶发生撞击,发出刺耳的响声,青灰马骤然受惊,长嘶一声,撒开四蹄,以惊人的速度,沿着来时的东西公路向西狂奔。撞车的工人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吕祥璧已经跃上前去,一把抓住缰绳想把马勒住。可是,空桶在车斗里越颠越响,烈马越跑越快。

    这时,狭小的道路上人来人往,有放学的学生,有赶集的群众。帮助装桶的几名工人看到吕祥璧有危险,一面追一面喊:“快撒手,快撒手。”人们听到喊声,看到狂奔的惊马都紧张得不知所措。在马车前方10多米,有4个小学生听到喊声猛一回头,被这意外的情况惊呆了,站在马路中央一动不动。情况万分紧急,只要几秒钟功夫,一场严重的车祸就会发生。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吕祥璧不顾个人安危,用尽全身力气把缰绳紧紧攥住,用自己的身体坠住马头。吕祥璧被拖出一米,不撒手!拖出两米,不撒手!拖出三米,还是不撒手!四米、五米、一直拖了六米,吕祥璧任然死死拽住缰绳不撒手!他不顾个人安危将马头拉向左边,以惊人的毅力,把马头往下坠、再往下坠,终于将马头坠到贴近地面,迫使青灰马转了个九十度的大弯,青灰马猛地打了个踉跄,前蹄落空,加上马车的惯性作用,结果连车带马冲进路南的沟里。马倒车翻,4名小学生得救了,更多的人们脱险了,而吕祥璧却不幸被马车压中头部,负了重伤,不省人事。

    追赶过来的工人和亲眼看到这场舍己救人英雄行为的人民群众,一齐扑向英雄的身边,抱起吕祥璧就向医院跑去。白塔当地的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学校师生闻讯纷纷赶来。他们被英雄的行为所感动,千余名群众一致要求给英雄献血。可是,人民英雄吕祥璧虽经医生奋力抢救,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22岁。

继承革命遗志  告慰烈士英灵

吕祥璧牺牲以后,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他生前所在部队和被救学生的学校、大队、白塔埠镇公社以及东海县等各界人民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当地政府在烈士牺牲的地方修建烈士陵园,把英雄牺牲处所在的东西路命名为八一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党委于1967429日作出决定,追认吕祥璧同志为中国正式党员,并追记一等功;总政治部与1967623日,向全军发出了关于宣传和学习吕祥璧同志的通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大众日报》、《河北日报》、《四川日报》等也都相继报道了吕祥璧的事迹。

吕祥璧烈士生前所在连队——空军驻连云港某部警卫连,专门成立一间连史室,把吕祥璧烈士的半身塑像、生平事迹材料都陈列在这里,以供人观瞻学习。在墙上的照片中,最珍贵的一张要数是吕祥璧的父母、张思德的母亲、黄继光的母亲在一起合影留念的那一张,烈士的精神,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在这里成长的革命军人。空军94587部队决定把吕祥璧生前所在的班命名为“吕祥璧班”。共青团东海县委决定在白塔高级中学设立“吕祥璧班”,实现军地共建精神文明,让烈士精神长存,永远激励着一代代人。每年的新兵连组建时,新兵们都要去烈士陵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每年清明节,警卫连的战士们都要去陵园清扫,每到部队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时,每到部队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时,首先想到的便是去烈士陵园。入党、入团宣誓也经常放在那里举行。

吕祥璧的精神深深扎根在广大官兵之中。几十年来,部队有一人荣立一等功,两人荣立二等功。警卫连的各单位共荣立16次集体三等功,个人荣立三等功的达22人次,多名官兵获师优秀兵团、优秀党员、南空优秀基层主管等称号。

吕祥璧烈士的守墓人

在连云港东海县白塔埠镇上,长眠着一位欧阳海式的共产主义战士吕祥璧。30多年来,一位伤残退伍军人默默地守护着烈士的英灵……

烈士的高尚情操深深地震撼着一位退伍老兵的心。

他叫刘步云,家住烈士牺牲处不远的后城后村。19624月,国民党的高空侦察机多次窜入大陆侦察,一天下午,敌机闯入了高炮某师淮阴伏击点的火力范围内,就在这时,炮阵地附近的一根电线杆上的电话线突然中断,刘步云爬上电杆,他一手拉一端很快将线路接通,正在他松一口气的时候,一股突如其来的强大电流打在他手上,刘步云身体一晃,从5米高的电线杆上落在地面一根备用电线杆上。经抢救,刘步云脱离了危险,但却永远残废了。

退伍后,刘步云手持一等甲级残废证加到故乡,病魔的折磨使他不能像平常人一样参加正常劳动。然而,面对地方政府的照顾,刘步云心里十分不安,不能在家里虚度光阴呀!吕祥璧烈士英勇献身和修建吕祥璧烈士陵园的消息传来,刘步云一连几夜没睡好觉,他为战友的壮举骄傲,也为失去战友痛心。那天,他在亲友的陪同下,在烈士陵园转了一圈,一个念头萌生了:重活干不了,就让我来守护烈士的英灵吧。刘步云的想法得到了爱人吉得兰的支持,县民政局很快批准了他的申请。

19685月的一天,刘步云将铺盖搬到了陵园内,开始了他为烈士守墓的漫长生涯。

作为与吕祥璧烈士的同龄人,又同样有着空军战士经历的刘步云,在陪伴烈士的岁月里,也一直高标准地严格要求自己,像烈士那样去工作、去生活。

刘步云每天早上5时起床,拖着伤残的身体,擦擦展览室门窗,扫扫陵园的庭院,到了晚上还要四处查看才能放心上床睡觉。刘步云说,与烈士为了人民利益而献身相比,他流点汗、出点力实在算不得什么。

成了吕祥璧烈士的守墓人,刘步云可谓全身心地扑到陵园建设上。

起初,陵园四周都是田野。陵园,只有一块石碑和几间房子,房子上横七竖八的贴着两派的标语。门窗玻璃已全被卸光,院内一棵树木也没有,荒草萋萋,夜深人静,院内蚊虫飞动,刘步云怎么也难以入眠,他披起衣服在烈士的墓碑前潸然落泪。这是烈士灵魂神圣的安息场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要接待成千上万的缅怀者,怎么让它这样凄凉。再难也要将它建设美化好。性格刚强的刘步云暗暗地下了决心。第二天天未亮,他就拖着伤残的身体,拔起院内的杂草。他向前来缅怀的单位“讨”树功,找白塔机场的战士搞运输,请学生来帮助栽培。几十年下来,先后栽种了1000多棵树木,使烈士的英灵能长眠于青松翠柏之间。同时,他又向县民政局申请购买了建筑材料,建成占地5600平方米有围墙的烈士陵园,园中还增添了烈士牺牲处纪念亭、纪念碑。

环境搞好了,刘步云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宣讲,整个陵园就他一个工作人员,入伍前他是一字不识的文盲,在部队也只参加过3个月的扫盲班习。他在介绍烈士事迹材料时,遇到了一个个“拦路虎”,怎么办?为了在很短时间就能将烈士的事迹材料全部背下来,达到最佳效果,如豆的煤油灯下,他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他讲解时声情并茂,带着对烈士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声泪俱下,让听者无不为之动容,受到了一别开生面的革命传统教育。一天下来,他口干声哑,精疲力竭,但他全然不顾。就这样花开花落三十多个春秋过去了,前来缅怀学习的人们一茬又一茬,只有烈士的墓碑依旧,刘步云平凡的工作依旧。

吕祥璧烈士的英勇事迹已在数千万人的心灵扎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向上,不断进步。可知道刘步云名字的人却很少。他行走不太方便,但他一天却要在墓地转几十遍。他把墓地整得干干净净,一张纸屑,一个烟头,甚至连几片掉落的树叶,他都容不得掉在墓地。起初,陵园四周都是田野,光秃秃的,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一次,一家苗圃组织共青团员到陵园参观学习,刘步云主动地向他们求援。面对守墓人的赤诚,带队领导愉快地答应了。不久,80棵松柏就在陵园安了家。30多年来,他栽种的1000多棵树苗,如今已长成了大树。

辛勤的劳动还是赢来了荣誉和鲜花。党和人民、部队并没有将这个默默的守墓人忘记。他先后多次被东海县人民政府评为拥军优属先进工作者,出席市军民共建联欢活动。更值得欣慰的是曾任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的韩德彩将军——这位在朝鲜战场上击落美军王牌飞行员的解放军空军一级英雄,数次来白塔埠烈士陵园看望他这位老部下,并与刘步云在烈士墓前合影留念,勉励他继续干好陵园管理工作。董润民、顾秉松等空军将军也都来过陵园凭吊烈士和慰问他这位老兵。

过了一年又一年。烈士陵园规模越搞越大,但刘步云却两鬓斑白,体力日渐不支。他隐隐有一种担心,将来谁来守墓呢?19977月,儿子刘华成高中毕业后,他就让儿帮助自己打扫陵园卫生,学习讲解烈士事迹。

每天天蒙蒙亮,白塔埠镇的居民都能看到刘步云在陵园内耕耘的身影,只不过常常身边也多了个年轻人。

是的,烈士的英灵是不朽的。无私守护烈士英灵的人品格同样是崇高的,让我们永远记住烈士英名的同时,也记住普通的守墓老人刘步云和他的一家。

后 记

吕祥璧烈士陵园坐落在一片文明的土地上——江苏省东海县白塔高级中学校内。这里与蓝天为邻,与青松相伴。走进园中,你自会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让中华民族传承不息的生命力量。

每年清明节前后,广大青少年、解放军官兵、工人、农民和机关干部络绎不绝地为烈士扫墓并到纪念馆参观学习烈士的英雄事迹。

舍己救人英雄豪气贯长空,碧血丹心烈士英名垂千古。烈士已远去,但烈士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王新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