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2024-03-28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宣传教育 > 文史资料
安峰山反合击战:老区人民舍身掩护失散干部
作者:东海史志网   发布时间:2021-06-30 09:36:15

 

1946年7月13日至8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中野战军在苏中进行自卫反击战,七战七捷,后华中野战军实行战略转移,北撤山东,华中分局、苏皖边区政府也从淮阴北撤山东。为了保存力量,淮海地区留下精干人员坚持原地斗争,其余不宜、不利于坚持敌后斗争的人员,全部北撤山东。
 
大批人员北撤山东,尤其是许多应坚持原地斗争、不该撤的人员也北撤了,这就给山东解放区带来很大的负担。为了减轻山东负担,淮海地委指示,要求能坚持原地斗争的干部尽快返回原地,坚持原地斗争。但由于负责这项工作的负责人延误了时间,直到1947年2月16日才召集会议,决定各县干部分批南下。在没有统一组织和武装护送的情况下,各县干部分两批浩浩荡荡南下了。一路上人喊马嘶,南下行动完全暴露。当时,以陇海铁路为界,东海县被分成两个县,路北为海陵县,路南为东海县。
1947年2月18日,安徽省宿北县干部和宣慰大队(淮海区文工团)800余人,由路北武装交通队护送过陇海铁路,当夜到达安峰山附近,停下休息。
2月18日夜,沭阳、灌云、东海(路南)、潼阳等县干部队及地区专署机关干部1000余人,由路北东海县(海陵县)大队一个排护送,2月19日凌晨时分也到达安峰山下。20日凌晨,第二批南下干部又到达安峰山,连同当地潼北工委机关及其下属单位人员,此时安峰山周围村庄集中了南下干部2500余人。2月19日晚,国民党军二十八师对安峰山地区进行钳行包围。
2月20日晨,东路敌人从马圩、许洪、郄庄向安峰山包抄;西路敌人向陈集,然后转向周庄、王庄等处包抄,将安峰山团团围住。面对强敌的重重包围,南下的各县干部依靠仅有的武装组织突围。安峰山事件的后果是严重的,损失较大,政治影响恶劣。牺牲400多人,被抓捕及下落不明者近千人。损失枪支400余支,丢失了许多重要文件。
在安峰山被敌合击之后,国民党军如狼似虎,四处搜捕。然而安峰山周围群众受中国共产党多年教育,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各县离散的干部,在面临绝境的严峻关头,很多群众挺身而出,营救掩护中国共产党干部。有的把伤员藏在自家的山芋窑里;有的连夜躲过敌人的岗哨,把干部送到比较安全的村庄;有的老人把青年干部认作自己的儿子、闺女;有的妇女把被打散的干部认作自己的丈夫;有的甚至借办婚丧事,掩护失散的干部……因敌人搞突然合击,地方还乡团还未来得及配合行动,敌军对这一带人地生疏,容易对付,群众的掩护措施都比较奏效。据当时估计,被当地群众掩护下来的干部约有三四百人,为六分区各县保护了一批干部。
 
人民军队的根脉,深扎在人民的深厚大地,就是这种军民鱼水之情,保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一次次战斗中打胜仗取得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