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2024-03-28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印象晶都 > 东海风情
童年记忆——黄翁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4-11 20:58:53

 

往年,这玉米要是一收,黄翁,怕是要无处遁身了!
 
黄翁,对于纯粹的城市人来讲,绝对是陌生的。对于今天三十五岁以下的农村人和那些从农村走出来的人来讲,也差不多是陌生的。
 
其实,它就是一种小野鸟。体型鹌鹑大小,头小嘴短,秃尾,背部深褐色,胸腹黄灰相杂,叫声短促,发闷。不知为什么,这种小家伙,极喜藏身于玉米棵子里。有时候,俺就想,一旦玉米收获归仓,没了天地,它到何处安居栖身,何地育养儿女?
 
麦收后,植秧点豆栽玉米。玉米种下地,赶上水润肥壮时节,个把月,就能长到齐腰深。放眼一看,一片葱绿,怡眼养神。有风过处,瑟瑟嗦嗦,枝摇叶曳。这时,不知从何处归来的黄翁,悄无声息地就此安营扎寨,圈窝孕孵。
 
黄翁不像芦苇荡里的柴喳喳,把窝悬空搭建在苇杆上,既防潮,又安全。它不,它是贴玉米根部,掘地衔草安居,并且窝浅,像平底的碟子。想必,居安思危的概念,它应该是没有的。
 
黄翁一般产蛋四至五枚,蛋形也与鹌鹑蛋差不多,蛋壳上有星星黑斑。在俺们苏北,大人们开墒除草时,发现黄翁蛋,是不会拣拾回家的。倒不是说,庄稼人不稀得吃它们,主要是祖辈人有个说法,说吃了黄翁蛋,姑娘孩子脸上会长同样的斑点。至于是不是真的,俺不知道,反正俺小时候没敢尝试,没娶媳妇呢!一脸黑点子,哪个跟俺?谁想试谁试去!
 
不过,这倒便宜了湖地里的蛇鼠们。黄翁蛋,时不时要面临灭顶之灾,成为蛇鼠的裹腹之食。是极恐怖的事!
 
没吃过黄翁蛋,不代表没吃过黄翁肉。在我看来,在众多鸟类中,黄翁绝对是极愚笨的家伙。窝建错地,殃及子女不说,就它本身而言,也笨拙的够呛。飞不远,飞不高。飞,也就是几十步的距离,玉米杆子高低。不知是肺活量不行,还是羽翅力度不够?
 
那是体力耐力的问题。但俺发现,它的智商好像也不咋地。捉它,简直太容易了!
 
发现它的蜗居地后,薅一小捆青草,把头扎成马尾巴,下部散开,成伞状,扣在窝上,边上留一窄门,躲一边守株待兔即可。没多会,这小家伙就会从别处飞来,也不检查是否有异样,就一头钻了进去,自投罗网。一捂一个准。
 
黄翁朝饮霜露,夕食飞虫,符合绿色食物的标准。捉一只来,架火上烧烤,大老远,就能嗅到肉质的清香,放嘴里,大快朵颐,连骨头都嚼了。
 
所以,乡间有“一只黄翁香满嘴,满湖追骚抓”之说。骚抓,也是一种野生鸟,腿长嘴尖,喜欢在脏水沟里生活,肉质粗糙,像它的名字一样,食之,有一股子骚腥味,难以下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黄翁肉太香,太好吃了!吃一只黄翁,像中了魔,见了骚抓这种野物,都会误认为它就是黄翁,满湖地追着捉拿它。瞧瞧,这想像力,够民间了吧!
 
“麦怕胡基,荞怕草,高梁玉米怕它倒。”不光庄稼人怕玉米倒,没了收成。黄翁也怕,玉米一砍,没了生存之地,只能迁徙异处。
 
这些年,家乡玉米倒是收获彼丰,不过,黄翁,的确是有几年没见着了,连它的叫声好像也绝了迹,这小东西去了哪里呢?不会就此以后,仅入俺梦境,侵俺心痕了吧!俺怀念它!
 
 

(摘自“原始之爱”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