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2024-03-28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印象晶都 > 东海风情
童年记忆——偷嘴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4-13 14:23:39

 

 

 
偷嘴,是老家的一句方言,意思是偷吃家里大人们藏匿的食物。与时下意识形态中的偷嘴不同,他们所理解的偷嘴,是指那个,是见不得人的勾当。咱们当年干的这活计,就是想法子弄点好吃的,解解嘴馋。
 
那会,实行大集体劳动、年终分配制。所谓的分配,无非就是分点粮食,分点油。家中劳力欠缺,出工少的,说不定还得向生产队倒找,咱们家就是。家里孩子四五个,上学的上学,幼小的幼小,整劳力只有父母双亲,家大业不大。到了年底,收获到家的,大多是父母的愁眉不展,长吁短叹!
 
人越穷,嘴越馋。日子过的紧巴,大人小孩跟着活遭罪,一天到晚三顿糊涂、煎饼加咸菜,吃得面皮浮肿眼发青。大人还能穷将就,小孩子却不行了,正发育着,不是缺碘就是少钙,实在没招,就抠墙泥拾炭渣子吃,多少能补点钙质啥的。大人见了也是袖手无策,干着急。
 
家境稍微好点的,还能有点家当,比如油分得比别家多二两,小麦棒秫(玉米)多一簸箕,仅此而已。
 
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庄户人过日子的信条,就是吃喝量家底,细水要长流,何况那时吃喝都穷,缺吃少穿!所以,大人都把分到户的细粮,积攒着,舍不得吃,遇着逢年过节,打打牙祭。花生油、花生饼(榨油后的渣压制成的圆形饼)是生活必用品,油要炒菜,饼做糊涂的作料,省不得,攒不得,最多只能算计着用。
 
孩子挨靠受屈,会偷嘴,大人们心知肚明,就防着。细粮不用藏,生东西,没法子吃,都在明面上摆着。花生油,花生饼两样东西就藏着掖着。根据我的经验,油瓶油罐大多用布包裹,吊在房梁上,饼则埋在地瓜干站子里,或床底下。这些招数,开始还行,能藏个三天五日的,时间一长,就被我们发现蛛丝马迹,照偷不误。
 
大人心机重,城府深,就给孩子打游击,转移阵地。锅屋里的灶洞,家天子(院子)里的草堆、石磨下,都是敌我双方斗智斗勇的战场。
 
偷到油,就用筷子蘸少许,抹到地瓜煎饼中间,卷巴卷巴就吃上了,狼吞虎咽,那叫一个香!花生饼则切一小角或簿片,装衣兜里,跑到无人处当零食吃。
 
偷油偷饼,是长期行为,且用量不大,再说,这两样东西,家里一日三餐都在用,所以不易被大人发觉,安全风险系数相对高些,挨揍挨呵斥的几率不大。
 
后来,生活条件稍微有所改善,家里可以买点红白糖了,我们就转移目标,偷糖吃。在之前,我所知道的甜,来自于玉米秸杆里的汁液,还有就是偷生产队里的香瓜。真正的甜味,源自糖!
 
红白糖在那会是紧缺物,限量供应,很稀罕。这样的美味,岂能错过?母亲对糖这东西,可不像对待油和饼,保卫措施极其严密,想方设法藏。我们呢?就绞尽脑汁偷。总之,就是躲不过我们这些狡猾异常的惯犯。今天看还是满满一罐头瓶子,隔几天再瞅,嘿!已下去小半截,都让我们偷出来卷煎饼吃了。
 
油与饼,姐姐们还能凑合着与我一同作案,对于糖,她们是万万不敢涉足的。在家我最小,又是男孩子,父母亲惯我,这是姐姐都知道的,偷吃点没事。就怂恿教唆我多偷,与她们一起分享。
 
偷嘴挨没挨过揍呢?挨过。有一年,一亲戚的闺女出门子(出嫁),要随礼。母亲称二斤小果子(点心),用毛边纸包裹着,放八仙桌上,打算傍晚送那家去。那会年龄虽小,也知道其中厉害关系,就站一边眼巴巴看,没敢动弹,嘴里却直咽唾沫。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心想,吃一根二根的应该没事吧!就破开毛边纸一个角往外抽。小孩子控制力不强,吃着吃着,上瘾了,硬生生消灭掉了大半包,几近空壳。
 
天傍黑,母亲下湖回来,一摸小果子,哟呵,瘪了。那还了得!抄起扫帚疙瘩向我奔来。我一看情形不对,惹了大祸,撒脚丫子直往门外窜。我家住在小河边上,一条拦水坝纵贯南北,包围着大半个村庄。我沿河坝狂奔,母亲提拎着扫帚在后面拼命追。
 
天色乌漆抹黑的,母亲上了年岁,腿脚不灵便,眼神又不好,追不上。急了就吓唬我,说你再跑,前面竹园子里有毛猴子(狼),逮着你把你给吃喽!毛猴子,只听说过没见过,但知道那是个会吃人的玩意,村里孩子都恐惧它。一听有毛猴子,哪敢再跑!被母亲拧着耳朵拖回了家,一顿狠揍!后来,那两包小果子,让母亲分摊开来,重新包装了。只是包裹小了不少,不足称。
 
改革开放后,田地分到各家各户,收入增多,吃是不成问题了。但还是偷嘴,改扒小麦、棒秫换香瓜、锅饼、油条,还有一些泥哨、泥人、木头刀小玩意了。这是后话。

(摘自“原始之爱”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