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2024-03-28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印象晶都 > 东海风情
童年记忆——面疙瘩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4-23 12:13:13

 

 
社会越进步,人们越怀旧!
 
不信,你看大大小小的城市里,满大街的各式怀旧专卖店。穿的有内联升老布鞋、旧式旗袍,历史更久远的,有前两年流行一时的唐装;吃的更是泛泛不止了。有不知其名,更不知其味的宫廷套餐,亦有花样繁多的各色民间小吃,就连我们家乡一带,一度曾上不了席面的面疙瘩,竟也赫然在列,谋得一席之地了!
 
不过,他们卖的面疙瘩都是经过改良的。面疙瘩搅拌均匀,个体小似米粒,入口爽柔即化,口感细腻如肤。与家乡面疙瘩相比较,总感觉宛如江南水乡里的少女一般婀娜纤巧,缺少些韧性粗犷,完全没有了苏北鲁南地区特有的豪迈之气。
 
家乡的面疙瘩做法简便,易于操作。一般是将面粉置入面盆,量多与少,要看人口数量及家庭富裕程度而定。然后一手持水瓢,一手持竹筷,边往面盆里滴水,边用筷子迅速搅拌。巧妇能媳往往能把盆里的面粉搅拌得大小均一,粒粒如珠,饱满丰润,煞是好看!
 
笨拙一点或经验不足者,动作不协调,往往不是水加多了,就是搅拌慢了,原本是想做面疙瘩的,结果搞成了一个若大面团,只能做面条或发着等待做馒头。有的媳妇仿佛精明,水加多了,则放些面;面加多了,则再加些水,如此反复,最终是三人吃的面疙瘩则做成六人也吃不尽。这时候,是少不得挨婆婆的白眼或是自家男人的呵斥的。
 
生面疙瘩做好后,剩下的事情就简单多了。生草锅、榨汁、添水。汤水翻滚沸腾后,将生面疙瘩倾盆倒入锅中,稍候片刻,待面疙瘩浮出水面时,或加入韭菜、白菜心、菠菜等时令新鲜蔬菜,即可出锅。做出来的面疙瘩似蝌蚪、似游鱼,荡于青叶绿茎间,恰似一幅清淡恬静的粉墨画。一时间,全家老少围坐一处,稀里哗拉,啧啧吃个不停,大快朵颐,饭饱打嗝,满嘴余香。
 
家乡的面疙瘩,与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记录的那种面食差不多,不过他所说的名称更加好玩:面老鼠。做法则略相似,只是卤汁更为考究,用鸡汁加活菜心。随园老人谈食后感时用了四个字:“别有风味”。家乡父老没那么大的口福,只是换个口味,用来果腹而已!
 
还有一种做法更为简便。就是将面粉加水和成稀软面团状,放置20分钟后,将带有韧性的软面团用筷子的棱角在面盆沿快速切拔到沸腾的锅荡中,待这些大如鱼苗的面疙瘩浮出水面,即可出锅食用。这种做法,有点像山西、河北一带的面食“拔鱼”,很形像。
 
上海也产面疙瘩,是坊间平民最为流行的一种吃食。前些年到上海,见有面疙瘩卖,顿生亲切之感,食之则有些失望。房间装饰的清雅别致,碗勺均是仿青花,面疙瘩置于碗中,美仑美奂,虽做工精细,却完全没有了家乡面疙瘩的那种韧劲,小麦的清香味也荡然无存,不知是什么东西做的!
 
人的确是容易怀旧的,特别是步入中年以后,这种怀旧情结日甚。童年的印记里,小小的我站在草锅旁,眼尖嘴馋地看着母亲灵巧的双手,往锅汤中快速拔动着数量不多的面疙瘩,每拔一下,就像拔出了我肚子里的馋虫。此时,母亲总会转过头来,昵爱慈祥看我一眼,笑骂一声“馋样!”这种场景永生难以忘怀!
 
如今,依然生活在乡下的老母亲已经七十多了,双鬓白发,皱纹满额,想必那双苍老的手指已经不那么灵活纤巧了!但我真的很想很想,想喝一碗母亲做的面疙瘩,想听一句“馋样”话语啊!

[摘自原始之爱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