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2024-03-28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印象晶都 > 东海风情
童年记忆——炕小鸡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5-02 23:39:47

 

“炕鸡喽——嗨——卖炕鸡喽——”
 
     幼年,在阳春白日风在香时节,或早或晚,总有这样抑扬顿挫,连绵不绝的卖鸡雏的叫卖声,悠悠传来,响彻在乡村的云端风骨,大街小巷……
 
     时隔三十多年后,能再一次聆听到这种叫卖声,是我所没能想到的。事情已经过去好多天了,可那声音,依然清晰、亲切、温情,时刻萦绕于耳畔,挥之不去,火热如潮的炕鸡房,走乡串户的卖鸡人,叽叽喳喳的小雏鸡,一下子,就把我拉回到久远的童年时期的春天里。
 
     炕小鸡应该叫孵小鸡才对,比较容易理解。可老家这地方偏偏就叫炕小鸡。清明前后,气温转暧,稍稍能嗅到春之气息的时候,就有人挑着挑子下乡收购鸡蛋,为炕鸡准备原材料来了。80年代以前,基本是以生产队为单位收购的。后来市场开放,才有个体户加入期间。那时鸡蛋廉价的可怜,好不容易从鸡屁股抠出个鸡蛋,才值二分钱,也就是一盒火柴的价格。
 
      鸡蛋收上来,就是为了炕鸡雏。我记得当年大队里有一个炕鸡房。土坯墙,茅草顶,两头屋山墙,各开一个小窗户。室内面积比一般家庭住宅要大的多。里面二横三纵共计六个大土炕,炕分上下两层。下炕为土坯制作,上炕为木板搭建。上为“摊”,下为“炕”。每个炕宽1.5米、长3米。炕与炕之间有70公分的距离,供人添柴禾烧炕。炕边有沿,用行里话说,就是“摊边”。大致30公分高的样子,像个蓄水池。这些炕,就是雏鸡们最初的温床。孤陋寡闻也有可能,至少我活到现在,再也没想出还有什么地方,能一次性诞生出这么多的小生命来!
 
     最下面的炕上,铺有一层压实、摊平、柔软的麦秫,鸡蛋就码放在上头。一层、两层、三层……直至与“摊边”持平为止。这一炕鸡蛋码下来,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少说也得有几千上万个吧!整个炕房码齐了,数量的确惊人。
 
     也并不是每次非把炕码齐不可。这得“炕头”说了算。“炕头”是管炕房的当家人,经验丰富,有权威性,他会综合季节、气候、销量诸多因素而定。他说码几“窝头”就码几“窝头”。每出一茬鸡,一炕就是一“窝头”。这也是他们的行话。
 
     那时的炕鸡房不像现在,用电烘烤,设计多少度就是多少度,恒温,省时省力。燃料都用木头或柴草。煤也不能使,煤火太旺,温度难以把控。烧足一次炕后,需间隔一段时日,再烧。
 
     炕到了第五天,有两样活是非干不可的,并且每一桩都是既细腻又繁琐。一是“翻蛋”;二是“照蛋”。“翻蛋”容易理解,简而言之,就是为鸡蛋翻翻身,使其上下部均匀受热;“照蛋”就比较麻烦了。要一个一个来,“照”的方式也很原始。就是在靠东墙墙壁上打一个圆形孔,让屋外的阳光透射进来,人拿着鸡蛋迎着光线照射。蛋壳里没有变化的,是“死蛋”,也就是无鸡种、未能受精的蛋,这样的蛋孵不出鸡雏,要剔除。想一想,就知道,这数万粒蛋一一照上一遍,该是多大的工作量!
 
      每炕一茬鸡,得“照蛋”两遍,第二次在十余天之后。发育正常的,转到二层的“摊”上。此时,离雏鸡破壳而出的日子也就不远了。下面的炕腾出来,下一茬鸡蛋随之补上,周而复始。
 
      鸡的孵化周期,通常为20.521天。也有19天就出壳的,那算是早产鸡了。到了出炕的日子,炕鸡房里人欢鸡鸣,沸反盈天。“噼里啪啦”“叽叽喳喳”的啄蛋声、壳裂声、鸡叫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一只只金黄色、湿漉漉、毛茸茸的小雏鸡破壳而出,步履蹒跚,你挤我抗,像极了朵朵风中摇曳的小花蕊、小绣球,此形此景,不是一首生命的诞生曲,还能是什么?
 
      根据炕小鸡的规矩,炕一茬鸡,需到2324天才可“扫炕”(清理炕),比正常孵化周期延时两到三天,以提高孵化率。超过这个期限,基本无望。苏北鲁南地区流行的一句歇后语,就是由此而来:二十四天不喰蛋——坏蛋。
 
      大多情况下,炕鸡的成活率一般在80~85%之间,蛋种优质的,可达90%以上。对那些未能出壳或根本就不能出壳的,老家管它叫“枉蛋”,大致是不成器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枉为一个蛋。后来又加以引申其义,对那些整天吊儿郎当,正事不干的男性,就说这个人是“枉蛋”,极有贬低蔑视的味道。
 
      炕出的小鸡,不能停留,这小东西见风就长,不出几日,就开始扎翅长出硬羽,食量大增。养不起,只能尽快出手。于是,就有了那些四里八乡走乡串户,挑着挑子卖炕鸡的人,也就有了“炕鸡喽——嗨——卖炕鸡喽——”的吆喝声声      ……
 

     顺带说一句,那个时候的小炕鸡,一毛二、三分一个!

 

 

[摘自原始之爱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