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2024-03-28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印象晶都 > 东海风情
童年记忆——马蜂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5-02 23:41:48

 

 不知是从哪一天起,我家窗户的外面竟然悬挂着一个马蜂窝。蜂窝吊在窗沿上,灰黑色,椎状体,有鸡蛋大小,类似孩童时代玩耍过的陀螺。隔着纱窗,侧着脑袋细细数了一下,这个马蜂窝的巢孔, 满打满算不会超过四十个,这在我曾见过的马蜂窝中,应该算是小的,是个小家庭。
 
   按照马蜂产卵习性,每一个孔里都有自己产下的卵,也就是说,每个孔洞里,都将有一个小小生命在此孕育成长。并且也相信,在将来一段时间里,这些机敏聪慧的生灵将会与我、与我家人彼此相邻为伴,相厮生活!
 
   不过,有件事情,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所居住的小区,草萍溪畔,丛花簇簇,绿树蓊郁,景致虽不能达到“心花怒放,书画皆佳”的境地,令人乐而顾之,不知归蜀,可也不至于“西风残照,清家废宫”般萧瑟凄凉吧!这样花团锦簇之地,马蜂为何舍高屋而取寒舍,丢织绵而摘败絮呢?偏偏择选这一不避风雨的地方筑巢育子!是马蜂孤寡偏执,还是不解花中风月?真是搞不明白!
 
    早些年,我对蜂这类昆虫所知甚少,深一步说是无知也不为过。原以为马蜂与蜜蜂是一回事情,会营巢、产卵、贮粮、抚育后代,然后采集花粉和花蜜,酿成即可护肤养颜,又可调肠理胃,养气润肺的蜂蜜,福泽人类。其实不然,它们之间还是有大不同的。
 
   马蜂是胡蜂科,蜜蜂是蜜蜂科。马蜂相对蜜蜂个体大,雌性尾部的长螫针也更具毒性,攻击性更强。蜂窝也有差异,马蜂所建立的蜂巢是用纸或木浆造成的,而蜜蜂是蜂蜡。这也我没有想到的。马蜂也不像蜜蜂那样会酿蜜,给人以舌润。它是嗟来之食者,除了采花粉花蜜,还以微小昆虫为食,能够控制一些农业有害昆虫,是天敌昆虫。从这一点看,马蜂尚不属于“野狐谈禅”,成不了正道的那一路。
 
   古人向来对马蜂没有好感,认为“蜂目而豺声”的人是残忍的人。蜂目,指的就是像马蜂一样的眼睛。“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穿花度柳飞如箭,粘絮香似落星。小小微躯能负重,嚣嚣薄翅会乘风。”这些古诗词,似乎也与马蜂无关,都是献给蜜蜂的赞歌。
 
   我虽然没有古人的好恶这般分明,但实事求是讲,要说对马蜂有什么好感,也谈不上,甚而还有点谈蜂色变的味道,一提,便心有余悸。唐诗人柳宗元就对蜂的力量不以为然,他在《天对》中说“细腰群蜇,夫何足病。”,意思是说一群细腰蜂的蜇刺有什么值得担忧呢?我对马蜂的看法,可没有柳先生这般轻松,在这个小东西手里,我是栽过跟头,吃过苦头的。
 
   小时候,老家宅子对面,是大队部仓库,存放杂物。后来队里买了一辆大“50”拖拉机,宝贝似地存放在里头。我们一帮穿露裆裤的孩子稀罕这玩意儿,有事没事就趴在门缝往里瞅。有一天,发现了新大陆,仓库的木制门楣上垂吊着偌大一个马蜂窝呢!样子像一座倒置的铁塔。上面的马蜂密密麻麻,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也不知在忙碌什么。
 
    农村孩子天生野性顽劣,总想干点畅快淋漓出格的事,由此发现,竟心生歹意恶念,捡块抹车布,缠在木棍上,一把火就给烧了。这一烧不大紧,闯了大祸,数十个侥幸逃脱的马蜂,发疯一般向我们这些入侵者,发起强有力地攻击,无一人幸免。那种蜇痛难忍的滋味,至今想来,仍不寒而栗,算是真正认识了马蜂的厉害。正如《说文》释义的那样:“蜂,飞虫蜇人者。”信了!
 
    合该遭此报应,这是我的罪过。中国古诗说:“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蜂虽不是鸟,毕竟也是生命呀!毕竟还有自己的孩子等待母育呀!好端端一个家化为乌有,无数条无辜生命命丧黄泉,就是那些侥幸者,它们大概也是怀着一颗破碎的心,飞到什么地方另起炉灶去了。如此作恶多端,荼毒生灵,不是“终天之恨”,还能是什么?无论如何,扪心自问,都是应该得到谴责,不可原谅的!
 
   几十年后的今天,它们的同类再次入了我的眼帘,并且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惊喜之余,我无法同它们对话,一切内疚与自责,都是徒然,只能无言静观,以表达我的福祷,以祈它们与我们和睦相处,相向无猜,就像我们彼此含笑面对秋阳。

[摘自原始之爱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