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2024-03-28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印象晶都 > 东海风情
童年记忆——韭菜盒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5-02 23:53:23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这是杜甫先生写的老有名的一句诗。灶锅里,韭菜鲜嫩葱绿,碧汁欲滴,辛辣喷香;茅舍外,炊烟扶摇直上,轻舞漫漫,飘渺迷离。想想,就馋涎口舌,亦勾起我对家乡“韭菜盒子”这一美食的回味。
 
能吃上“韭菜盒子”,那得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事。土地承包到户后,农民有了种地自主权,有了生产积极性,小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煎饼、糊涂等粗食吃得少了,锅贴、馍馍、水饺之类的细粮,渐渐走上了餐桌,其中就有“韭菜盒子”。
 
 “韭菜盒子”,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把韭菜等食材,包裹在面皮里,放置于灶锅中“炕”。其实,这只是家乡人对这种面食的一种统称。里面的馅并不一定就是韭菜,可以是菠菜、也可以是白菜心之类,凡易熟菜蔬都可以用作“盒子”馅。只所以“韭菜盒子”,“韭菜盒子”叫开去,是因为习惯,再叫“菠菜盒子”、“白菜盒子”,感觉拗口。
 
做“韭菜盒子”吃,工序类似包饺子。要和面、擀皮、调馅、包捏,一样不能少。面和好后,擀成像油饼一般大小的圆形饼,薄度比饺皮稍厚。馅也简单,无非就是自家菜园子种植的家常菜,剁吧剁吧,切吧切吧,拌上油、盐、葱末等调味品就可以了。如果是韭菜做主馅,就不能太碎,太碎容易“烂”,一“烂”,那种鲜美就没了,一般为一公分长度即可。其他蔬菜,则可适当细碎些。条件许可的话,再适量加些豆腐丁、鸡蛋皮、粉丝,味道更鲜美,口感更佳。
 
面皮与馅准备妥当,就可以包“韭菜盒子”了。将拌好的馅,均匀摊在面皮的一半部分,然后把另一半对折叠盖,再将周边“按死”,以免“炕”的时候走油露馅。这样,一个生“韭菜盒子”就成形了,像月牙,更像一个大大的扁平饺子。
 
以前,农村没人平底锅,办饭用“六印”锅,有磨盘那么大。炒菜的锅小两号,“四印”的。即便现在用这种“四印”锅做饭,那也得相当几人才能吃得完。也不知那会,人的饭量怎么会那样大!“韭菜盒子”就用炒菜的“四印”锅。
 
“炕”“韭菜盒子”的要点是温火,勤翻。“韭菜盒子”面皮薄,粘着热锅,立马变焦。火大或翻慢,容易糊。一面“炕”黄腾腾的时候,再“炕”另一面。两面“炕”完,里面的菜也熟了,即可出锅。有家境好的,会在锅底浇点花生油,既不容易糊,“炕”出的面皮又焦黄油脆,惹人食欲。
 
“韭菜盒子”得趁热吃,最好再来几瓣生大蒜,就更够味了。刚能吃上“韭菜盒子”的时候,像我这样半大小子,一顿吃三五个,一点问题都没有,说是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不过分。
 
母亲是个勤劳质朴、心灵手巧的人,艰苦的日子里,总会为一家老少的生计绞尽脑汁。有时,菜园里新鲜蔬菜吃没了,母亲就会挎着篮子到湖地,剜荠菜、马菜、荠荠芽这些野菜,回家摘净洗净,做“韭菜盒子”。野菜味的,微苦甘爽,满口清香,还能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润肤明目,真是大饱了口福。
 
如今母亲年事已高,白发苍生,眼目花浊,腰板弯偻,已不能她的儿孙做“韭菜盒子”了。但她老人家就是“韭菜盒子”的面皮,一辈子将我们紧紧包裹她的怀里,避风寒,挡风霜,遮酷暑,直到我们肩阔腿长,各自飞翔。她老人家这份情如血精的恩慈厚义,是我们后人万万不敢忘、也不能忘的!

[摘自原始之家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