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2024-03-28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印象晶都 > 东海艺文
东海人物[现代]——仲伯友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1-24 23:38:33

 

 

“为了美术创作的需要,即使付出再多的时间、耗费再大的精力我都愿意。如果哪天我在野外写生失踪了,你们也不要找我,因为我本来就属于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我最好的归宿。”这是东海文化名人、国画大师钟伯友对绘画与人生的思考。年近80高龄的他,在63年的从艺生涯中,日夜兼程,风雨无阻,执着地追寻着绘画艺术的真谛,在满目荒野中趟出一条曲折动人、丰富多彩的艺术人生路。

    钟伯友,笔名白荷,1933年出生于豫北太行山南麓的修武县城。1949年建国前夕,钟伯友在南京投笔从戎,加入第三野战军某部文工团,一手拿枪一手拿笔,从自学素描开始,在部队的大熔炉里迈出了美术创作生涯的第一步。在部队的几年间,他的美术天赋被逐渐激发出来,多幅作品在部队报刊发表,坚定了他走好美术创作这条路的信心。

    1954年底,他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任《徐州大众》报美术编辑。1957年,为支援县级报纸建设来到东海,先后任《东海报》美术编辑、东海师范学校美术教师,从此与东海美术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将一多半的人生都融入了东海这片热土。1962年夏,他又被调到东海县文化馆,从事美术创作和群众文化工作。在这里一干就是34年,直到1996年光荣离休。

    当时,东海县机关单位从海州迁到牛山没几年,不仅经济落后、物资匮乏,文化艺术事业也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为了繁荣东海文化事业,他发挥自己在美术上的特长,经常与同事们一道搞创作、办画展、做培训,逐渐提升人民群众的美术素养,像播种育苗一样培养美术爱好者群体,团结了一大批才华出众的文艺工作者。

    他现场拍摄下了东海水晶大王出土的珍贵照片;负责全县文物考古工作,收集了大量古代文物,参与了月牙堆西汉文化遗址等文物发掘;参与举办了吕祥璧烈士事迹展览……钟伯友等建国后第一代文化扩荒者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东海文化事业发展道路上留下了许多深刻的足迹,为当时闭塞的苏北小城东海引来了一股清新的文艺春风。

 

    1972年夏,当时的徐州地委要在全地区所属的8个县(包括东海)征集10幅版画作品,送到省里参加展出。这让负责此事的钟伯友犯了难,虽说东海是版画大师彦涵的故乡,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当时东海的版画创作并没有形成气候,在全地区的文化格局中,没有什么拿手好戏,各方面都名不见经传。而当时邳县农民画、睢宁儿童画都已小有名气。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钟伯友决定搞一个集中强化式的版画创作培训班,在满足地区版画征集任务的同时,快速提升东海版画创作水平。

钟伯友说干就干,与一班志同道合者忙碌起来。没学员,他就以文化馆的名义向全县发出通知,并通过写信找、上门请的方式,召集了28名有一定美术功底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前来上课;没材料,他就打报告申请经费,四处托人找关系,买来很多张当时很稀缺的五合板及刻刀、宣纸、颜料供教学使用;没教师,他就写信给自己的老师、时任江苏省版画院院长吴俊发,请他到东海讲课辅导,自己也打打下手,教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和版画技巧。

    就这样,19727月,在文化馆的小会堂里,东海历史上第一届版画创作培训班开班了,虽然条件简陋,时间仓促,但是却播下了专业版画创作的星星之火,为20年后东海版画发展的燎原之势积蓄了能量。

    一个多月后,培训班顺利结业,钟伯友带着21幅稚嫩的版画作品忐忑地来到徐州,参加全地区8个县的版画观摩和初选。但是结果出人意料的好,全地区10幅送省参展作品中,东海就占了3幅,并获得省、地领导的高度评价。钟伯友没想到,一个无心插柳的应急培训,竟能让东海版画在省里挂上号。钟伯友也没想到,从这期培训班走出来的周兴、冯寿干、刘晓虹等人,都成为以后叱咤东海美术界多年的风云人物。

 

    钟伯友美感敏锐,兴趣广泛,对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油画、连环画、版画等各个美术领域都有涉猎,特别对水墨山水画最为喜爱。纵观钟伯友的水墨山水画,始终呈现出一种色彩鲜明、线条旷达的北方气息,峻峰突兀、气势磅礴。画风沉着流畅,个人的豪放大气在画中若隐若现。但在处理细部,如山石、树木和流水时,又不失细致,沉得住气,精心打磨,细细咀嚼之余,让人回味无穷。钟伯友画山水注重再现景物的神采,拖拉摁捺意随心至,点擦皴染行云流水,水墨画中的渲染留白之法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不求笔到,但求神至。

     山水画讲求“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祖国的山河美景令他逐渐放弃原先对其他画种的爱好,专心投入到水墨山水画的创作中去。他坚持美术创作植根于生活的原则,跋山涉水,搜集素材。把写生创作、旅游观光、锻炼身体有机结合,游踪遍及“五岳”、黄山、太行山、普陀山、青城山、王屋山、长江、黄河等名山大川。

    特别是太行山,始终是他魂牵梦绕的故土,对他来说“相看两不厌,唯有太行山”。他多次冒着凌冽的寒风、踩着没膝的大雪登临太行山脉,独自奔走在悬崖峭壁、幽谷老林写生作画。深山迷路、吃喝无着的事常有发生,他曾在海拔1700公尺的山洞中夜宿,也曾独自面对野狼的跟踪,仿佛一个猎户一样常年与山水为伴。

    “画山水画,要学习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魄力把眼前的山水搬到画面上,去芜存真,精细打磨,用手中的画笔再造‘江山’。”陶醉于名山大川、涉险于奇峰绝壁的钟伯友,在无数次的追寻与求索中,逐渐把握住了艺术真谛。他的山水画《太行秋色》、《秋山牧归》、《山村春晓》等作品,线条流畅,色彩浓重,将山的大气磅礴、水的温婉细腻和人的聪灵充分表现出来,动静相宜、虚实相生,写出了山、水、人的真意境和真性情。

 

    钟伯友后来担任县文化馆业务馆长,兼任东海县美术家协会主席,并当选为连云港市政协委员。现为江苏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会员、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原书画研究院艺术顾问、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兼创作研究员、江苏省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及全国许多艺术团体的成员。出版科技画册《防蚊抗疟》(合作),画集《太行揽胜》、《钟伯友速写选》、《钟伯友作品集》等著作。入选《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现代美术精品荟萃》、《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世界华人书画家作品选集》等数十部辞书画集,曾被中国书画家协会评选为“优秀书画家”,被中国国画院评为“中国书画百强新闻人物”,在国家文化部主办的“文华奖”评比中,获最佳成就奖。

六十三年艺术路,跋山涉水画梦缘。离休后的钟伯友也没有闲着,在东海老年大学任教美术,组建了东海老年书画研究会,继续为繁荣东海文化事业发挥余热。年近80高龄的钟老常说:“离休后,我迎来了美术创作的第二个春天,攀登艺术高峰的征途进入了新阶段,我还很‘年轻’,还有很多路要走呢!”

 

 

(摘自《今日东海》,原题为《钟伯友画梦60年》)